六、工业制度对农业社会的胜利 美国内战是农业时代的最后一次战争,也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步兵们需要背很重的装备,骑兵依然扮演重要的战斗角色,南北双方的战士在战斗间隙经常互通有无、相互保持对对方的骑士般的尊敬--这些都是旧式战争的特色。另一方面,近代工业创造的铁路、电报、电话、铁甲船、观测气球等被首次利用于战争;新式来复枪和杀伤力大的大炮使士兵们躲在深挖的战壕中即可射击敌人;双方的军队都以全民武装为基础,促使战争走向“总体战”--这些都是近代新型战争的明显征兆。 站在南部邦联一边的共计11个州(南卡罗来纳、佛罗里达、佐治亚、亚拉巴马、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田纳西、阿肯色)。新墨西哥领地和尚未组成领地的俄克拉荷马,可视为南部邦联的同情者。经济实力的对比归根到底是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站在联邦一边的有23个州(其中包括动摇不定的4个边界蓄奴州),拥有2200万人口,而南方邦联只有900万人口(其中三分之一以上还是难以依靠的黑人奴隶)。北方拥有近11万家制造厂,雇用约130万名工人,而南方只有约2万家制造厂和11万工人。北方所生产的生铁比南方多27倍,棉织品和毛织品多17倍,各种火器多32倍。北方(包括西北部)所拥有的铁路系统约计2.2万英里,四通八达,联成一气,而南方只有9000英里铁路,而且机车缺乏。北方在战争中共计征召了约237万兵员,而南方只动员了100万人。北方的海军较之南方更是处于绝对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封锁南方的海岸。因此,尽管北部在战争初期连连失利,但拥有巨大的后备力量可以动员。北部的工业特别是与军需相联系的工业,因得到战争的滋养而迅速发展,差不多生产了自己的全部军用品,带来了工业经济的空前繁荣。而南方在战争中则要依靠外国进口大炮等军火。联邦还控制着海军和海洋。联邦属于压倒优势似乎是没有疑问的,但联邦不是一个团结的统一的战斗体。首先,靠近北部边境的4个蓄奴州(特拉华、马里兰、密苏里、肯塔基,外加西弗吉尼亚),由于自身的利益考虑,虽没有宣布脱离联邦,但实际上是采取观望态度。这固然是联邦争取工作的胜利,但也在联邦内部保持了支持奴隶制的巨大消极因素。其次,联邦内部反对奴隶制的各派政治力量在如何对待奴隶制问题上也意见分歧。再次,北方诸州也不是铁板一块。那里相当大一部分民主党人是和平民主党人,绰号铜头蛇的在西北部一些州有强大势力,竭力煽动反对战争的宣传,并从内部破坏战争。再次,联邦政府在军事方面毫无准备,战争开始前夕,联邦总共只有军队11000人,大部驻守西部边境。战争一打响,联邦军队中供职的南方军官纷纷回到南方,为南部邦联提供一批优秀的将领。因此,在战争开始之初,鹿死谁手尚未定。 内战的战场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区域:即海上战场、西部即内陆战场、东部即沿海战场。南北双方的战略是不同的。南部邦联占有农业区域,拥有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北部的目的是维护联邦,必须是进攻性的,即派兵深入南部去摧垮叛乱的各州政权,这是外线作战,取胜自然要艰巨得多。1861年4月13日萨姆特堡一失陷,林肯就宣布国内存在叛乱状态,并下令封锁南部邦联的港口。 主要战场在大陆上。战斗在大西洋沿岸和西部内陆同时进行,但起决定作用的是西部战场。最初,联邦的军事行动是为了确保对各边界蓄奴的控制。当肯塔基、田纳西和西弗吉尼亚一线被确定之后,西线兵分两路。一路联邦军在骁勇善战的格兰特将军的指挥下,转战在田纳西州西部地区,进逼密西西比河,打开了沿河南下的通路。与此同时,联邦海军取道墨西哥海湾,在南部的门户新奥尔良登陆,溯密西西比河而上,这样南北夹击,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连克重镇,到1862年中,终于把南方邦联截成两半。这是西线的一个重大胜利。西线的另一路联邦军队是从西田纳西州东部地区向东南方向进军,向佐治亚方向进攻。 东线的战争主要是从联邦首都华盛顿到邦联首府里士满一线的拉锯战。这两个首府正好处在双方分界线不远的地方,相距不过100英里,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联邦方面原以为可以轻而易举拿下里士满,但这一地区水道交错,利于防守,又有两位杰出的将领--胆略过人的罗伯特·李将军与绰号“石壁”的杰克逊将军,以高超的指挥艺术周旋,直至战争结束也未能攻下里士满。 在战争期间,在华盛顿进行的政治斗争几乎与战场上的斗争同样激烈。林肯政府拯救联邦的温和战争路线与共和党激进派的革命战争路线的尖锐斗争贯穿了内战的全过程。激进派尽管成分复杂、组织松散,但具有为解放奴隶而战的高昂热情和献身精神。他们毫不妥协的斗争立场,可与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相媲美。这派的代表人物在参议院有查理·萨姆纳等,在众议院有萨迪·史蒂文斯,制造舆论方面有格里利和温德尔·菲利普斯。他们控制着国会的两院联合战争指导委员会。通过没收逆产法案、解放宣言、武装黑人、镇压“铜头蛇”等,都是在激进派的强大压力下进行的,而最大的成就则是迫使林肯政府朝着废除奴隶制的方向前进,并终于走上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的道路。在激进派和北部愈来愈多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为了赢得战争,林肯终于在1862年9月24日以陆海军司令的名义签发了预告性的《解放宣言》(1863年1月1日颁布了正式的《解放宣言》),作为一项军事措施,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尚在反叛的南部诸州的奴隶将永远获得自由(联邦军队占领区和联邦内蓄奴州的奴隶的地位不变)。这个宣言虽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毕竟是反对奴隶制的进步力量的重大胜利,标志着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国际上也获得进步人士的广泛赞赏与支持。这个历史性文件在广大黑人奴隶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黑人教育家布克·华盛顿的自传中有生动的描述(注:布克·华盛顿:《从奴役下站起来》,转引自《林肯选集》第297页注。): 在这重大日子的前一夜,消息传到奴隶住处,说是明天早晨,大房子里将发生一件不平常的事。那天晚上大家几乎一夜未睡,充满了兴奋和期待。第二天一早,所有的奴隶,男女老幼,都被叫到屋前集合……有一个陌生人(大概是政府官员)短短讲了几句话,然后宣读了一个相当长的文件--我想就是《解放宣言》。文件读完以后,我们被告知说,我们都获得自由了,我们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都由我们决定。我妈妈站在我旁边,弯下腰吻她的孩子,喜悦的眼泪簌簌地从脸上流下来。她向我们解释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说这是她长久以来梦寐以求的一天,但一直担心活不到这一天。 ……有些人一直向往自由,但现在真正到手之后,却发现自由要比他们当初所想像的严峻得多。有些奴隶已经七八十岁,他们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再说,在他们内心深处,对“老东家”和“老东家太太”以及他们的子女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依恋之情,难舍难分……慢慢地,一个接一个,年纪老点的奴隶们偷偷地从奴隶住处又溜回大房子,去和他们以前的主人小声谈谈今后的打算。 由于战争目的的改变,联邦军队从这时起才开始变成了解放军。大军所到之处,大量黑人奴隶闻风来归。到1864年底,解放了100多万奴隶。黑人变成了联邦军队的重要的新兵源。到战争结束时,在联邦陆海军中服役的黑人将近21万之多。他们英勇善战,为争取自身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流血牺牲。 1863年,成为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由于联邦转向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从而增强了把战争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新颁布的征兵法也使北方的兵力大增。北部的工业特别是军需生产,因战争的需要而迅速发展。南方在出海口被封锁之后,各种战争物质迅速耗尽,只好把教堂的钟拆下来铸炮,用地毯制作衣服,一步步走向民穷财尽的地步。 1864年初,格兰特被调任联邦陆军总司令,亲自指挥东线的战争,向弗吉尼亚发动攻势。西线由谢尔曼率军长驱直入佐治亚,深入敌人内线,尽一切可能破坏南方的作战资源。谢尔曼发动著名的“向海军进军”,打通了奔向海岸的道路,把南部再次切成两半,然后率军沿海岸北上与格兰特将军会合。 由于南北战争是在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的农业区域进行的,因而不可能以中心城市的夺取而决定胜负,只要当北部动员了自己的全部潜在力量、彻底扫荡并摧毁了南部的广大地区和军事力量之后,南部才可能俯首投降。 1865年4月初,罗伯特·李将军被迫撤出南部邦联首府里士满。林肯在华盛顿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9日,李将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向联邦军队投降。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一家剧院遇刺,翌晨与世长辞,终年56岁。 美国有一句熟知的谚语:“大树倒下才量得最准。”林肯作为联邦领导人,具有优秀的品质: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维护团结。他在艰苦的战争中坚毅地稳步前进,从主张有限战争转向全面战争,从逐步有偿解放奴隶转向立即普遍废除奴隶制,从反对武装黑人转向积极支持黑人武装,从恢复联邦的统一转向重建联邦,从将自由黑人移居国外的方案转向给予黑人士兵和识字黑人以投票权。这位“来自人民的常人”(马克思语)到战争结束时已成长为举世闻名的巨人。林肯在胜利之时流然长逝,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欧洲到亚洲,举世震惊,普天同悼。在那雪片般飞来的悼念林肯的唁电中,由马克思代表国际工人协会寄给美国总统的信对林肯做出了深刻而中肯的评价(注: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致约翰逊总统的公开信》(1865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08~10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这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他既不因人民的热烈拥护而冲昏头脑,也不因人民的情绪低落而灰心丧气;他用仁慈心灵的光辉缓和严峻的行动,用幽默的微笑照亮为热情所蒙蔽的事态;他谦虚地、质朴地进行自己宏伟的工作,决不像那些天生的统治者们那样做一点点小事就大吹大擂。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以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