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提及中产阶级在西方社会民主党中的主导性作用,就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中 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在我国,关于中产阶级的作用是一个犯忌讳的理论问题,因为它冒犯了《共产党宣言 》中的一个重要结论:无产阶级代表着人类未来,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随着大工业的 扩张,其他小资产阶级终归都要沦落到(产业)无产阶级的队伍。 可是以后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的历史不仅没有证实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论断,倒有 相反的验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产阶级的崛起和产业无产阶级队伍的萎缩, 无产阶级的社会作用已经大大减弱了。20世纪末,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格外发达的德国 ,所谓工业无产阶级的人数在所有就业人员的比率,下降到个位数。在资本主义率先发 展的英国,由于第三产业的扩张,传统的产业工人的工会作用也极大地衰落了。 大量的现实资料表明,无产阶级导师在19世纪设想未来社会时,似乎失于简单和程式 化。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下去,社会将迅速两极分化,其他阶级和阶层终归要流落 到产业无产阶级的队伍之中。未来的社会主要只有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好像一个葫芦形,中间最细,两个头,一大一小,一头是人数很少的大资产阶级, 另一头是广大的无产阶级,而这两大阶级的斗争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一百多年的社会发展到底展示了什么结果?就社会结构而言,西方目前的社会究竟是“ 葫芦形”还是“橄榄形”?如果我们客观看待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很容易看到:一个庞 大的中产阶级在发展着,整个社会像一个橄榄形,两头小,中间大,这样的社会结构是 比较稳定的。至于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像马克思预言的那样贫困化,而是由于 生产力的逐步提高而大大改善了。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简单的阶级对立是罕见的。阶级矛盾的多样化倒是普遍现象。 还有,就社会变革的动力来看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都不是由受压迫的 社会底层的阶级来彻底消灭并取代社会上层的奴隶主或封建主;而是发生了“中间突破 ”后,才真正出现了社会形态的变化。换言之,在奴隶社会,奴隶永远不可能以原有的 身份,成为统治者取代奴隶主,而是由居于社会中间的地主阶级完成了改变社会性质的 任务。封建社会的终结也不是农民反抗的结果,而是作为社会中等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崛 起。 就此意义来看,历史上的中等阶级,曾经蕴涵着天然的革命因素,甚至还有资格代表 和预示着社会的未来。 在社会等级制的阶梯上,承上启下的中等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因素。他们既有机会进入 上层,又比较了解和关心社会的下层,也就容易考虑和兼顾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近 现代中产阶级中的知识阶层,尤其具备洞察力、同情心和责任心,善于引导和领导民众 ,利益的考虑使他们不至于走得过远,为此,也就减少了阶级斗争的极端和暴烈。尤其 是到了近现代,中产阶级有着更多的天然的民主意识,又善于兼顾少数派的权利和利益 。 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先哲亚里士多德就曾指明:古希腊民主的发达与中产阶级的崛起 有很大的关系,而中产阶级不发达则是一些国家政治不稳定和独裁替代民主制度的根本 原因。当中产阶级弱小无力并且组织很差时,国家就会分裂为穷人和富人两派,由于穷 人和富人是天然的敌人,两者之间在政治上往往互相排斥,很难妥协,这就会导致政治 不稳定和独裁。贫富之间的战争一旦为富人所取胜,富人就会建立寡头制,把中产阶级 和穷人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统治目的名义上是为了所有人而实际上却是为了富人自己 的利益。贫富之争穷人得势时,穷人则会建立极端民主制,它不尊重法律,为群众心理 所左右,是恶劣的、独裁的,为穷人所推崇的英雄所统治,而魅力型的英雄虽以穷人的 名义进行统治,但实际上则可能是为自己的利益或偏好服务。 马克思恩格斯身后,一个世纪里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多样化,造成了社会阶级结构 的急速更新。中产阶级的人数不仅没有减少,而是变得更加庞大、更加富于社会影响了 。 中产阶级的崛起再次验证了“中间突破”式的社会进步的可能,再次证实了社会阶级 分层的多元化。 遗憾的是,我们的世界近代史教学由于基本没有牵涉到20世纪,则容易忽略这种变化 。而在教条主义的教科书里,以中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中产阶级的形象也就被有意无意 地丑化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