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晋东南二仙信仰在唐宋时期的兴起(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社会科学战线》 宋燕鹏 参加讨论

⑥宁可:《述“社邑”》,《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1期。
    ⑦李隆基:《饬敬祀社稷诏》,载王钦若《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61-362页。
    ⑧张勃:《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⑨关于中国民间传统信仰活动中的“狂欢精神”,参见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16-144页。
    ⑩《北史》卷33《李孝伯传附李士谦传》:“李氏宗党豪盛,每春秋二社,必高会极宴,无不沈醉喧乱。”李士谦为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朝时其宗族聚居地即在今河北中南部。
    (11)林富士:《汉代的巫者》,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年,第49-85页。汉代以后巫的角色地位虽然逐渐降低,但是依然在民众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影响。赵宏勃:《唐代的巫觋研究:7-10世纪中国民间信仰的一个视角》,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王章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宋代巫觋信仰研究》,香港:中华书局,2005年;方燕:《巫文化视域下的宋代女性》,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李晓红:《宋代社会中的巫觋研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
    (12)直至今日,华北农村中依然有乡村妇女号称“明眼儿”,以所谓“超能力”来看病说事,其实就是所谓“神婆”。
    (13)甚至二仙可能原本就是由巫女而成仙,与江南之陈靖姑、妈祖信仰的形成如出一辙,俟另文详论。
    (14)“祭祀圈”是一种地方性的民间宗教组织,居民因居住关系有义务参与地方性的共同祭祀,其祭祀涵盖多种神灵,但有一个主祭神。参见林美容《妈祖信仰与汉人社会》,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13页。
    (15)雍正《山西通志》卷166《祠庙三》记张瑜籍贯为灵(陵)川人。其实陵川县二仙庙在金代就将自己打扮成二仙发源地,提出了二仙为陵川人的说法,因此清代人的记载不可信,笔者更倾向于认为张瑜是壶关人。
    (16)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爱宕元「唐代の郷贡进士と郷贡明经~「唐代后半期における社会变质の一考察」补遗-」、「东方学报」第45册、1973。
    (17)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17“天宝十三载”,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6926页。此点承冯金忠博士提示,谨致谢忱。
    (18)《新唐书》卷225下《逆臣传下·黄巢》:“仙芝妄号大将军,檄诸道……其票帅尚君长、柴存、毕师铎、曹师雄、柳彦璋、刘汉宏、李重霸等十余辈,所在肆掠。”《资治通鉴》卷254“广明元年”十一月:“黄巢前锋将柴存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帅文武数十人迎巢于霸上。”可知柴存后来归附黄巢。
    (19)罗丹妮:《唐宋以来高平地区寺庙系统与村社组织之变迁》,《历史人类学学刊》2010年第8卷第1期。
    (20)如唐代妒女祠(位于今阳泉娘子关)亦是以“春祈秋报”为信仰目的,与壶关二仙庙不同的是,该祠在唐代中期就已经取得了地方官员的支持。唐大历十一年(777)唐人李諲撰《妒神颂》,参见《山右石刻丛编》卷7,载《石刻史料新编》第1辑第2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第15078页。此外与二仙不同之处,还在于妒神在唐代以降并未有明显的传播现象。
    (21)此据赵世瑜教授的提示,谨致谢忱。
    (22)2010年4月笔者在陵川县西溪二仙庙发现有金代碑刻,碑阴依然有鸡鸣等三乡,可知三乡之名至金代依旧,而后周显德碑就应原本竖立于该庙。
    (23)易素梅博士因为没有见到这张拓片及下述开宝碑,将大中祥符五年(1012)张仪凤撰《再修壶关县二圣本庙记》误认为是“所见最早的将二仙刻画为道教神仙的史料”。参见易素梅《道教与民间宗教的角力与融合:宋元时期晋东南地区二仙信仰之研究》,《学术研究》2011年第7期;The Making of Female Deities in North China,Ph.D.,University of Washington,2009,pp171-172.其余研究者也皆未注意到该拓片。
    (24)关于北朝民众佛教信仰的研究,参见侯旭东《5-6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刘淑芬《5-6世纪华北乡村的佛教信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3本第3分,1993年;太史文《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侯旭东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唐代民众佛教信仰,参见张国刚《佛学与唐代社会》,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李晓敏《从造像记看隋唐民众的佛教信仰》,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北朝佛教寺院与僧侣的地理分布,参见严耕望《魏晋南北朝佛教地理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46-258页。
    (25)Wei-cheng Lin,Building a Sacred Mountain:Buddhist Monastic Architecture in Mount Wutai during the Tang Dynasty,618-907 C.E.,Ph.D.,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