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论两汉风俗观念的政治文化特性(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党超 参加讨论

①《辞海》对“风俗”的解释之一就是“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缩印本,第1726页),《辞源》的解释为“一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缩印本,第1854页)。但在中国古代,古人理解的“风俗”含义包容面更广,不仅包括我们今天常说的“风俗习惯”,还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风气”,且后者似乎更为重要。不过,两者之间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界限,往往相互渗透和转化。
    ②如瞿兑之的《两汉风俗制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韩养民的《秦汉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等。其中邓子琴的《中国风俗史》(巴蜀书社1988年版),直到1988年才以遗稿的形式最终问世,且第一编先秦及西汉部分已佚,无疑是学界的一大遗憾。彭卫、杨振红在其合著的《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中指出,风俗与社会尤其是与政治方面的关系贯穿于有关风俗的思想之中,这既是秦汉风俗观的中轴,也是中国古代社会风俗观的一条基本脉络。这是较为精辟的论述,然仅见于序言当中,在正文中未能加以详尽探讨。
    ③丁毅华对西汉时期人们的风俗观念曾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探讨,发表有《“习俗恶薄”之忧,“化成俗定”之求--西汉有识之士对社会风气问题的忧愤和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淮南子〉的风俗论》(《学术月刊》1991年第6期)等相关文章。前者重点讨论了西汉时期士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对策,是西汉士人整体上的风俗观。后者则以《淮南子》为研究对象,使《淮南子》中的风俗思想得到了初步系统的发掘和清理。萧放在《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古代学者的风俗观关注风俗发生的地域性与政治性,对风俗的教化功能有着特别的强调。拙文《论班固的风俗观》(《南都学坛》2004年第6期)认为,班固第一个对风俗做出阐释,其风俗观奠定了中国古代风俗理论研究的基础。陈新岗的《两汉诸子论风俗》(《民俗研究》2005年第2期)一文认为,两汉诸子从理论上深刻论述了风俗的形成、演进及其功能,对两汉社会及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该文相对比较简略,没有对两汉诸子的风俗观展开详述,更没有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因而尚不能够确切反映出两汉时期风俗理论的发展过程,也无法深刻认识两汉风俗观念和政治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④以上内容主要参考郭沫若的《卜辞通纂考释·天象》,相关引文亦转引于此。见《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2卷,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76、383、377~378页。
    ⑤《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杜注:“省风俗,作乐以移之。”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424页。
    ⑥杨辉:《从“风”到风俗--论“风”的文化化历程与先秦音乐“移风易俗”政策之酝酿》,《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⑦《汉书·律历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959页。
    ⑧韩经太:《“在事为诗”申论--对中国早期政治诗学现象的思想文化分析》,《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3期。
    ⑨庄子最先对“风俗”做出解释。《庄子·则阳》篇载:“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09页)在此,庄子主要揭示了风俗“合异以为同”的群体性特征,其对“风俗”的解释还远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风俗”。荀子在《荀子·强国》篇中说:“入境,观其风俗。”(王先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03页)这里的“风俗”指的是秦国百姓的性情、对官方的态度以及其音乐、服饰等方面共同的文化特征,其内涵大致已与现代汉语中的“风俗”一词相当。《辞源》就是以此句作为“风俗”含义的典型例证。
    ⑩(11)王利器:《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157页。
    (12)(13)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14、204~205页。
    (14)(15)(16)何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775、796、614页。
    (17)《汉书·董仲舒传》,第2504页。
    (18)(20)《汉书·地理志》,第1640页。
    (19)傅亚庶:《刘子校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443页。
    (21)详细讨论参见拙著《论班固的风俗观》。
    (22)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页。
    (23)《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页。
    (24)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17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