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十年的思想史研究中,李贽一直是以反封建礼教斗士的面貌出现,他的学说也理所 当然地被视为对阳明心学的一种反动。如果我们追溯得更早,在黄宗羲那里,就已经不把李 贽 算在心学一系之中了。左东岭的研究翻了这一成案。他强调,“李贽的思想人格除了变之 一面外,其承之一面亦不容忽视”。[6](p545)李贽人格的主导方面不是禅之出世,而是儒 之入世。他“既欲求得个体的行动自由与精神解脱,又放不下对现实事务的关注之念”。[6 ](p548)从《藏书》看,李贽“已从明代前中期士人的以社会价值为核心而转向晚明的以个 体自 我为核心,但这种转变又的确是心学基本精神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与演变”。[6](p562)具体 地说,李贽从“内外两忘自我适意”和“自然之诚”两方面完成了心学的“改造与超越”。 结论--李贽并非阳明心学的反动,而是阳明心学的转折。 曾国藩缔造的湘军,不仅仅具有近代军事史研究的意义,已是学界的共识。在此基础上, 杨念群引用韦伯的“卡里斯玛共同体”(charismatic community)理论,将对湘军的认识继 续深化。他指出:“曾国藩及湘军核心人物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个人感召力去构成湘军的团体 凝聚力的,他们总是希图通过严格的修身程序来强化自身的‘卡里斯玛’(charismatic)的 魅力,故其言行往往体现出清教徒式的精英化倾向。”[4](p173)杨念群感兴趣的是,湘籍 士人特别注意维护在戎马征战中树立起来的卡里斯玛人物形象。正因为如此,“湘军将领等 级 座次的划分,除了军功战绩之外,也包涵有一种个人魅力及感召能力的估价尺度在内”。曾 、胡、左尤其是曾国藩被奉为大儒圣人,绝非仅是因为其已具备了“道德偶像”或“事功霸 才”的单色调形象,“而更是因为曾氏诸人尤擅于在营造道德修炼氛围的同时,于其中完成 了政治权威合法化的巧妙转换。他们以自己的言行证明,通过非正途手段建构的‘卡里斯玛 共同体’式的组织,完全可以成为在官僚体制外凝聚权力的中介渠道”。[4](p174)广泛吸 取、借鉴西方学术的理论结晶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已是大势所趋,不过在具体运用的 成绩上有高下之分。上引之说,是较为成功的例子。 四 关于研究方法的几点建议 行文至此,篇幅必须“打住”了。但笔者还想就知识分子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再啰嗦几句 。 其一,就研究主题而论,知识分子研究“知识分子”较之其他对象,最明显的特殊之处就 在于研究主、客体之间的血肉关联。着眼于此,在研究路径上,文学研究出身的赵园率先从 “体验”入手,其方法论意义尤其值得史学、社会学、哲学工作者深思。首届“长江读书奖 ”对《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授奖辞称其“开启了进入中国知识人基本文化经验的新途径 ,是以文学方式解读历史的成功之作”,“研究所展示的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士人心态,与优 秀的史学和思想史著作遥相呼应,构成了更为丰富的学术空间”,都是基本准确的评判。笔 者想补正的是,就“体验-理解-阐释”的学术路数讲,史学(尤其是学术史、思想史)工作 者应当积极向文学工作者学习,而不能停留于固守老套、满足于与赵园式研究“遥相呼应” 的现状。 其二,就研究宗旨而论,学术研究的“过于目的化”问题值得警惕。赵园说:“所谓明清 之际的‘学术转型’,固然因缘时会,也赖有诸种个人、偶然条件的凑泊。只是由后世过于 目的化的眼光看上去,像是一批才智之士不约而同地走到了某个临界点上。”[5](p416)话 说得很平和,但确实点出了学界的一大问题。不用说远,本文论及的几种著作中,这种“过 于 目的化”的弊病就较为明显。为了证明某一理论模式的成立,一味讲求精密、整齐、严丝合 缝,为此不惜冒“强史就我”的风险。王夫之说:“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8]( 士文伯论日食)章学诚也说:“事有实据,而理无定形。故夫子之述六经,皆取先王典章, 未尝离事而著理。”[9](经解中)虽说都是老话,却依然有益有效。 其三,就叙述方式而论,追求“新潮”或者恪守传统当然同样无可厚非,但是清晰、通畅 、不生歧义应该是起码的共同要求。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论及的某些著作中,有问题的段 落不少。到处是“话语”、“语境”,但是在许多“语境”中,“话语”的意义却远不如“ 文化”、“理论”、“著作”甚至“说法”之类“老”词汇更精确。这就令人不得不怀疑“ 语境”设立和“话语”运用的科学性和必要性。还有的段落,充满着“个性化的神秘话语向 形式化的政治话语转型”,“个性参悟就有可能异化为一项群体运动”,“纯个人的思想就 可获取权力的支撑而泛化于众”之类,仔细琢磨后发现,同样的意思用平实的语言叙述,其 实效果更好。 原文参考文献: [1]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3]刘修明。儒生与国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4]杨念群。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M].北京:三联书店,1997. [5]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7]庄子[M]. [8]王夫子。船山遗书(第31册)[M].太平洋书店,1933. [9]章学诚。文史通义[M].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