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阶级在改革的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760年代改革运动就是由中等阶级发起的,当时,发生了“威尔克斯事件”。约翰·威尔克斯(John Wilkes)是议员,1763年他在自己的刊物《苏格兰人》(The North Briton)第45期上发表文章批评国王乔治三世,于是在乔治三世的授意下他被剥夺议员资格,并被判罪。这件事引起广泛的不满,人们认为乔治三世企图恢复国王的个人统治,而议会已经沦落为国王的工具,因此必须改革。议会改革运动就是由此而开始的[12]。为支持威尔克斯,一些人组织了“威尔克斯后援会”,并喊出“威尔克斯和自由”的口号。后来,这些人中的坚定分子在1780年成立了“宪法知识会”(the Society for Constitutional Information),这样就出现了群众性的政治组织。“宪法知识会”以宣传议会改革为目标,活动方式包括出版小册子、召开群众大会、演讲、请愿等等,这些方式也是后来改革运动中常见的形式。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中等阶级改革派加强了他们的活动,并且又得到工人民众的支持,融汇成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浪潮,这在英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13]。 从1830年开始,改革斗争进入决战阶段,中等阶级又发挥了领导作用,当时中等阶级改革派组织如“全国政治同盟”(the National Political Union)和“伯明翰政治同盟”(the Birmingham Political Union)等,动辄就能组织起数十万人的盛大群众集会,有极大的号召力。它们和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配合行动,在英国造成了一种有可能触发革命的局面,正是这种局面给当时英国的统治者也就是贵族集团造成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进行选择:是抗拒改革,从而冒引发革命的危险;还是进行某种程度的变革,调整各社会阶层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14]? 1832年5月,斗争进入关键时刻。这时,由于反改革的托利党的坚决抵制,主张改革的辉格党内阁辞职,中等阶级领导人如佛兰西斯·普雷斯(Francis Place)等立刻号召中产者到银行去提取黄金,挤兑金融,显示中等阶级的力量,阻止托利党组织政府。 此时局面确实很危险:假若托利党组阁成功,就意味着和平变革的道路有可能被封死,以后如何发展就很难说了。英国在1642年爆发内战的记忆骤然翻新,掌权者真正面对着危险的抉择。三天之内英国的黄金储备被提取近二分之一,中等阶级的经济实力确实显示出来了。就在这时,国王做出决断:他召回辉格党内阁,让他们继续改革的进程,而托利党也迅速屈服了。有人说:反改革力量是在挤兑黄金的压力下屈服的,这话也不是没有依据[15]。 中等阶级的改革运动始终表现出平和、和平的色彩,它们的活动基本上就是请愿、集会、出版、宣传等等,最剧烈的表现也就是经济挤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和平的道路始终存在,而辉格党的立场是一个关键,对此我们在下文还要谈到。18世纪以来,中等阶级的经济利益是被统治集团充分认可的,他们的私有财产受到保护。现在他们要求的是政治上也受到承认,一旦如此(哪怕部分如此),他们就会对现有的政治制度表示满意。1832年以后,中等阶级中一大部分得到了选举权,因此成了“有权的阶级”,其参与政府治理的要求在相当程度上得以实现,他们为自己权利而战的斗争基本上结束了。由于中等阶级加入,政权的基础扩大了,财产权和政治权分离的怪现象基本结束。社会上层与中层联起手来统治国家,19世纪的英国也就渐渐地变成了“资产阶级的”国家。中等阶级这时感到心满意足了,他们退出战斗,把战场完全丢弃给工人阶级。 接下来我们看看工人阶级的情况。工业革命之前,手工制造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群体中最重要的一个集团,他们因为有各自的技艺,因此有较稳固的工作和较好的收入,是工人群体中令人羡慕的阶层。但工业革命恰恰是在手工制造业中兴起的,随着工业革命向前进展,制造业中一个个部门使用机器,手工制作被机器取代,手工工人经受重大打击,不仅他们的优越地位消失了,而且生活来源也几乎断绝,许多人落到衣食无着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手工工人开始反抗,他们把苦难归咎于不合理的议会制度,认为在议会中没有代表权是问题的症结,因此他们提出了改革议会的要求,希望通过争取选举权而选出能够为工人阶级谋利的议员。由此我们知道:全力投入到改革斗争中去的是工人阶级中的手工工人群体;工厂工人在当时仍是一个弱小的集群,并没有积极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去[16]。 手工工人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经济地位。他们心目中的理想是恢复工业革命前的状况,那时候他们有很好的收入、很不错的生活地位。这个理想一直贯穿在从“伦敦通讯会”(the London Corresponding Society)到宪章运动的整个斗争过程中, 时间从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期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由于有这样的理想,他们并不希望推翻现存社会,而是改变议会制度。在他们看来选举权是根本问题,有了选举权一切都可以解决[17]。所以他们把成年男子普选(妇女问题当时还提不上日程)作为基本的纲领,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和中等阶级改革运动有本质的区别。尽管工人阶级改革运动把纲领定位在政治层面上,但他们的最终目标却是经济性质的,也就是改变工人的经济地位,在这一点上,从伦敦通讯会到卢德运动再到宪章运动一脉相承。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工人激进主义”[18]。 在斗争手段上,工人激进派除使用集会、请愿、游行、鼓动等中等阶级也使用的和平方法外,也不排除尝试暴力的手段,如骚乱、密谋,乃至发动武装起义。事实上在工人激进主义活动的历史上,和平与暴力两种倾向都有,和平和暴力两种手段交替使用。一般来说,凡是环境较好、政府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政治活动时,和平的方式会主导运动;而一旦政府严厉镇压、将和平的活动完全封死时,少数极端分子就会尝试使用暴力的手段,企图以推翻政府作为变革的手段。由此我们看到:实际上统治者的态度左右着英国工人斗争的手段--只要和平达到目标的希望一线尚存,他们就不试图使用暴力;反之,一旦和平表达政治愿望的做法完全被压制,暴力的企图就会出现。幸好在整个议会改革运动期间英国统治者很少有走到极端的,这就使英国工人激进主义基本上沿着非暴力的路线发展[1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