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金冲及:《读其文,想见其为人》,《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2期。 ⑥《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3页。 ⑦[英]E.H.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23、131、133页。 ⑧刘大年回忆说:“到陕北以后,读到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原著是《共产党宣言》。虽然似懂非懂,却从此在自己头脑里打开了一个闻所未闻的新天地。只要是新书,不管是政治经济学的、哲学的、外国历史的,都如饥似渴去读。从湖南到陕北的途中,还提醒自己:‘国学’是我们祖宗的立国根本切不可忘记。读过这些有限的新书以后,仿佛大梦初醒。盲目崇拜孔学的观念,不知不觉烟消云散了。”参见《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版,1987年版,第602页。 ⑨王玉璞、朱薇编:《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97页。 ⑩《美国侵华简史》,1949年8月由华北大学出版,以后多次再版。 (11)王学典:《中国当代史学思想的基本走向--就〈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答客问》,《文史哲》1996年第6期。 (12)池子华:《农战史冷到何时》,《光明日报》2000年6月2日。 (13)参见王学典:《中国当代史学思想的基本走向--就〈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答客问》,《文史哲》1996年第6期。 (14)翦伯赞:《翦伯赞历史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页。 (15)据《刘大年年表》:刘大年曾担任“中共中央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成员,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第三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参见王玉璞、朱薇编:《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6)黎澍:《早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17)王学典:《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历史研究》2004年第1期。 (18)刘大年:《历史研究的对象问题》,《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1、74页。 (19)刘大年:《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在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 (20)事实上,这是坚持“阶级斗争动力论”者的普遍理论预设。苏双碧更直接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三种阶级社会。这些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虽然阶级斗争的特点和内容是各不相同的,但是,上述三个社会形态的更替,其直接的推动力量无例外地都是阶级斗争。”参见苏双碧:《略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3期。 (21)(22)刘大年:《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在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 (23)参见王学典:《“阶级观点”再认识》,《史学理论》1988年第2期。 (24)黎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4页。 (25)参见王学典:《黎澍:新时期学术界的“思想教父”》,载黎澍著,王学典编:《历史文化》,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4页。 (26)(27)刘大年:《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在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 (28)刘大年:《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在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1987年,刘大年将此文收入《刘大年史学论文选集》时,将“而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改为“而不是或至少主要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它的客观规律性”。这反映他观点有了一点变化。 (29)刘大年:《关于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在太平天国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