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社会疆域地理的政治架构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10)
火烧沟文化的年代大约相当于二里头文化晚期至早商,从分布地域和埋葬习俗考察,可能是古代羌人文化的遗存。在中国境内早期青铜文化遗存中,火烧沟文化发现铜器最多,冶铸青铜的技术较高,引人注目。 ②寺洼文化寺洼文化遗物于本世纪二十年代首先被瑞典学者安特生在甘肃临洮寺洼山发现。随后,中国学者夏鼐、斐文中也在寺洼山进行过科学发掘,并正式确立寺洼文化。最近半个世纪,在甘肃、陕西等地已发现近百处寺洼文化遗址和墓地。根据目前资料,寺洼文化可区分为两个类型,即寺洼山类型和安国类型。 寺洼山类型和安国类型共有的典型器类为马鞍形双耳罐,陶质粗糙,均手制,陶土有大量掺合料。寺洼山类型墓葬出现火葬,安国类型均系土坑竖穴墓。种种迹象表明安国类型文化遗存的上限可以早到殷墟早期阶段,主要流行在西周晚期。寺洼山类型有可能早到商文化的二里岗期。 寺洼山类型分布在洮河流域,是寺洼文化分布地域偏西、时代较早的一种遗存。 安国类型分布地域偏东,时代略晚,就墓葬材料观察,安国类型可能是由寺洼山类型发展而来,一些学者又将安国类型文化划定为栏桥──徐家碾类型和九站类型。 目前,一般所指的寺洼文化安国类型,典型遗址有平凉安国镇、庄浪徐家碾、庆阳合水九站、西和县栏桥等地的考古遗存。安国类型遗存分布较为广泛,西起子午岭,越六盘山经陇山西侧深入到洮河流域,向南延伸到岷山北麓、白龙江流域,其分布地域大约包括今甘肃庆阳、平凉、天水、武都地区。从陇东高原到甘南谷地,绵延近千里,呈扇面分布在陕甘交界处。安国类型遗存,东北界和北界与北方地区青铜文化朱开沟·石楼·绥德文化在子午岭一带接壤,东南界和先周文化、西周文化在陇东高原山地交错相连,西部伸至洮河流域和辛店文化相合,南界可能还和早期蜀文化接壤。 商周时期,寺洼文化安国型曾进入陕西关中地区,凤县龙口、宝鸡竹园沟、濛峪沟、扶风周原境内都曾发现寺洼文化遗物。安国类型有墓葬习俗、随葬器物方面和先周、西周文化有若干相似之处,两者共有的典型器类是联裆陶鬲和三角形戣式青铜戈。寺洼文化在泾水上游陇东高原和先周文化区相互交结、重合,两者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互相渗透、相互融合。 ③辛店文化1924年被瑞典学者安特生在甘肃临洮辛店村发现,半个世纪的考古资料表明,辛店文化是甘青地区内涵丰富,分布广泛,延续时间较长的一种青铜文化类型。 辛店文化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泾水、大夏河、洮河流域一带。在陇山以西,辛店文化遗址和寺洼文化遗址交错重合,在湟水流域,辛店文化遗址和卡约文化遗址交错重合。辛店文化可被区分为三个类型,它们是山家头类型、姬家川类型、张家嘴类型。山家头类型分布在河湟地区,文化面貌和齐家文化的西部类型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可能系由齐家文化发展而来,但山家头类型诸多的彩陶因素和偏洞式墓葬形制,又表明和马家窑文化的半山、马厂期以及火烧沟类型文化有某种渊源关系。姬家川类型明显是由山家头类型发展而来,其分布地域靠东,主要在洮河流域和渭水上游地区,这类遗存的年代约在殷商时期,下延可到西周时期。张家嘴类型晚于姬家川类型,分布地域靠西,在河湟一带,和卡约文化分布地区重合。 辛店文化山家头类型和姬家川类型流行的双大耳罐、腹耳罐、单耳罐、圜底钵、双耳分裆袋足鬲和陕西关中周原地区刘家类型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盛行偏洞墓。刘家类型文化应该是由辛店文化山家头类型和姬家川类型发展而来,辛店文化很有可能是先周文化的重要来源之一。 ④卡约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湟水流域的青海湟中、西宁、民和、循化、大通等县,历史上称为“河湟地区”。卡约文化延续时间较长,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和辛店文化诸类型多有重合交错。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西宁卡约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一件双耳锥足分裆铜鬲,伴出有卡约文化陶器。这次发现,似可将卡约文化的年代提到商代二里岗期。 纵观甘青地区诸种青铜文化遗存,火烧沟类型年代最早,主要居于河西走廊地区,卡约文化偏西,主要分布河湟地区,辛店文化居中,主要分布在河、洮之间,寺洼文化偏东,主要分布在洮河和渭水中上游地区。卡约文化和辛店文化的形成,明显与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期和火烧沟文化有关,寺洼文化的形成,则和齐家文化有关。几种文化在其发展阶段上,相互渗透、扩张、融合,共同构成了甘青地区青铜文化瑰丽多姿的局面。火烧沟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应该都属于古代羌戎的文化。商周时期,羌和西戎居于西部,对中原地区发生过深远影响。根据甲骨卜辞记载,商王朝长期和羌方处于敌对、征讨状态,殷代用于祭礼和人殉、人牲的奴隶,主要来源于羌。羌方在很长的时期内,臣服于商王朝。 先周时期,居于西土的周族与羌族结为稳固的部落联盟,周族和羌族的一支姜,保持了世代的姻亲关系,在周人灭商的斗争中,甘青地区广大羌戎部族,成为周人稳定的后方和周盟者,随着商周王朝的更替,羌戎逐渐进入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他们和中原民族同化和融合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境内各地区部族文化的互动异常活跃,这种部族之间文化相互传播、交流以至互相融合的浪潮,深深荡及北方草原地带和边远的河湟地区。中原地区商文化的政治影响和文化影响,通过各种渠道,被及这里,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和规范了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发展进程。各种纽带,使边远地区青铜文化同中原地区夏、商、周三代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它们作为一颗大树上茂盛的枝叶,和中原地区共同谱出中国青铜文明的乐章。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