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商代社会疆域地理的政治架构与周边地区青铜文化(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卢连成 参加讨论

巴蜀文化汉中盆地和川西平原的蜀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盆地四周高山的环绕和阻隔,从史前时期开始,这里就形成了与中原地区有别的独立文化区。四川盆地又处于黄河和长江水系上游的交汇区,众多的川流谷道又使其和北面的青藏高原、陇东高原,东北部的关中平原和东南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有着某种时隐时现的文化联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四川地区盆地西部的史前文化诸类型就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甘青地区彩陶文化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某种风格。川西地区的青铜文化类型以广汉三星堆、月亮湾、新繁水观音、彭县竹瓦街、成都十二桥、汉源背后山、忠县泔井沟为代表。早期蜀文化的源头是三星堆一期文化遗存。碳十四数据测定,其年代大约在距今4700-4500年左右,文化特征是以尖底罐、钵、小平底罐、长柄豆为代表的陶器群,部分器类明显受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进入青铜文化时代,蜀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
    青铜文化时期蜀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是与商文化关中类型交接的汉中盆地。汉中盆地北倚秦岭与尖中盆地相接,南靠巴山与四川盆地相连。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汉中地区成为巴蜀的门户,中原地区通往巴蜀地区的枢纽。汉中盆地的城固、洋县、汉中一带遗存有丰富的商周遗址。湑水河两岸的吕村、五郎、莲花、苏村一带已发现数十处较大的遗址,出土上千件青铜容器和兵器。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汉中盆地的商代遗存延续时间较长,从二里岗阶段一直延续到殷墟三、四期,其间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汉中盆地城固地区商代铜器群大部分都是本地铸造的,青铜容器和青铜兵器占有较大的比重。青铜容器的器类和风格,浓郁地保存了商文化的特征,很明显,在其形成阶段,受到商文化关中类型的强烈影响,两者之间发生过密切的联系。城固铜器群兵器中以三角形援体为特征的戈、条戣,舌形刃的斧钺,类似镰形的兵器,又显示出其不同于中原商文化的独特风格。高度发展的商文化关中类型是蜀文化青铜文明形成的外动力,作为中介地区,汉中地区早期蜀文化的遗存,直接对四川盆地的蜀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广汉三星堆早期古城的发现,揭示出殷墟阶段蜀文化都城内涵。这座古城东西长1600-2100米,南北宽1400米,总面积2.6平方公里。在古城附近先后发现两个大型祭祀坑,出土金、铜、玉、石器物4000余件,其中有高达2.62米的青铜人像和五十余件巨型的青铜头像以及具有明显宗教意义的青铜树。新繁水观音、彭县竹瓦街、成都十二桥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这些惊人的发现,充分显示出蜀文化已经达到很高的文明程度,国家已形成。
    殷商甲骨卜辞中有商王室伐蜀、伐叟的记载,一些学者以为甲骨文中所指的蜀和叟,可能就是汉中地区和四川地区的蜀文化。
    宝鸡国墓地的发现表明,蜀文化的分支曾深入到关中西部渭水流域,并与周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周原出土的西周甲骨表明,蜀人也曾参与过周族对商王室的战争,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归顺臣服于周王室。
    进入春秋战国阶段,蜀文化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分布的地域大大拓宽,成都青羊宫羊子山祭坛遗址、成都新都战国大墓、成都百花潭战国墓都是近年来战国蜀文化的重要发现。新都大墓在战国早期,是一座甲字型大墓,墓早年被盗,但器物坑保存尚好,出土大批珍贵器物,充分展示出战国早中期蜀国青铜文化的面貌。新都大墓青铜礼器的形制、纹饰、组合和楚器有若干相似之处,反映出楚蜀文化的交流。其中一组五件的列鼎,标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百花潭10号战国墓出土的鍪、釜、甑等炊器是典型的巴蜀器物,这些器物以后流传到关中地区的秦国,对秦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蜀地青铜容器从纹饰、组合形式都呈现出中原化和楚式化的倾向,但青铜兵器仍保留着自己的地方风格,柳叶形青铜短剑、三角援戈、舌形刃斧钺都是典型的器类。巴蜀文化的兵器,商周时曾波及到陇东高原、关中盆地和中原地区。进入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列国的兵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异,柳叶形青铜短剑、三角援戈都已基本消亡,但在四川盆地,这些兵器却被顽固地保留下来并有所发展,成为区别于中原地区的典型的巴蜀式兵器,并对楚地、滇地的兵器有深刻影响。
    巴文化的面貌和渊源,目前还不明晰。江汉平原的西部,从宜都、宜昌到三峡区秭归一带曾发现相当于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它们被称为红花套──毛家套类型。这类遗存的主要器类如尖底钵、罐,高柄豆,三足鬶和四川境内的巴蜀文化较为接近,是否有可能是巴蜀文化的一个源头,值得注意。宜都清江出土过相当二里岗阶段的铜罍,似可证明商代前期,巴族已和商文化有所接触。西周时期,巴和濮、楚、邓国曾被命为周王室南土方国,国君与周天子同姓。春秋到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地区,向北发展到汉水流域,向东越三峡进入江汉平原西部。巴蜀同处四川盆地,蜀国居川西,巴国居川东,两国世为仇雠,但文化面貌却保留了很多共同的特征,巴人和蜀人的文字、巴蜀兵器、以船棺葬和土坑葬为主的埋葬习俗,都保持了共同的特征,以至被统称为巴蜀文化。巴人和楚文化也有较多的联系,巴楚两地流行的乐器錞于,可被视为巴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
    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皆告急于秦,秦惠文王后九年,秦灭巴、蜀,后改置蜀郡、巴郡。
    吴城文化 是商代南方的一支重要的地方文化,以江西省清江吴城遗址命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赣江中下游地区,典型遗址有清江吴城,新干大洋州,九江神墩,万年肖家山和鹰潭角山等;根据出土器物分析,清江吴城,新干大洋州是吴城文化的中心地区。吴城文化被分作三期,早期始于二里岗上层文化,中期约在殷商文化阶段,晚期约相当于殷末周初。根据各地区遗存的内涵,又被区分为神墩类型、吴城类型和万年──角山类型。吴城文化的遗物明显分作两组,甲组器物以印纹陶、釉陶和原始瓷器以及青铜兵器、农具、工具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乙组器物则具有中原商文化特点。吴城文化发展的趋势是由早而晚,由神墩类型经吴城类型向万年──角山类型发展。甲组器物文化因素逐步加强,乙组逐渐减弱。
    1989年发现的新干大洋州大墓是吴城文化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大洋州大墓呈土墩形,这种墓葬形制与中原商文化迥异。墓中出土的青铜容器、玉器和中原地区商文化保持了较多的共同性,但青铜兵器、农具和硬纹陶器表现出很多地方特点,青铜器的铸造以石范为主,陶范为辅,也表现出独特的地方风格。新干大墓相当于吴城文化二期,约在殷墟二期前后。
    吴城文化晚于商文化盘龙城类型,并且明显受到盘龙城类型商文化的强烈影响,吴城文化中广泛出现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也对中原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
    新干大墓的部分青铜容器也和汉中盆地、四川盆地早期巴蜀文化的器物相似,汉水可能是两种文化沟通的谷道。新干大墓的一些兵器又呈现北方草原的风格。这一切可以说明,当时中国境内的诸多青铜文化的传播渠道是多源交错,相互畅通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