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赵翼:《陔馀丛考》,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853-855页。 (12) 吕思勉:《中国社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255页。《中国社会史》宗族一章,言宋代同居共财大家庭在全国家庭总数中仅占极小的比例。类似的论述,也见之于吕思勉的《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及《吕著中国通史》“宗族”一章。 (13) 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816页。 (14) 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刊于《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53-554页。 (15) 韦伯在《新教伦理》中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除了经济本身的因素之外,还有一层文化上的背景,即所谓“新教伦理”的“入世苦行”。借助韦伯的这一理论,余英时在《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一文中,对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社会作一番“韦伯式”的追问,结果发现,中国近世宗教伦理和商人精神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政治结构上的阻力,他们只是走近到传统的边缘,却未曾对传统有所突破。参见《士与中国文化》,第99页。 (16) 参见卢建荣:《欠缺对话的学术社群文化--二十世纪石刻史料与中国中古史的建构》。 (17) 周作人曾把他的读书经验概括成两句话:“好思想写在书本上,一点儿都未实现过,坏事情在人世间全已做了,书本上记着一小部分”。(周作人:《灯下读书记》,刊于《苦口甘口》,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此说虽然偏激,但一定程度上符合真实情况。 (18) 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72、276页。 (19) 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第272、276页。 (20) 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思想精粹》,第276、277-278页。 (21) 当然,此说也不能做绝对的理解。量子理学中的“月亮问题”,爱因斯坦和玻尔就有不同的判断,而其背后则是因为玻尔相信“掷骰子的上帝”,而爱因斯坦则始终坚信“客观世界中的完备定律和秩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