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页。 ②刘放桐:《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上)》,《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③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④韩震:《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 ⑤海登·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43-49页。 ⑥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何兆武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⑦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⑧勒华拉杜里:《蒙塔尤》,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⑨Michel Foucault,Power/Knowledge,ed.Colin Gordon New York:Pantheon Books,1980,p.131 ⑩詹金斯:《后现代历史学》,江政宽译,台北麦田出版社2000年版,第245-285页。 (11)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邓常春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12)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29页。 (13)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141-142页。 (14)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90页。 (15)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214页。 (16)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76页。 (17)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157页。 (18)何伟亚:《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第249-252页。 (19)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89页。 (20)阿佩尔:《哲学的改造》,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页。 (21)Sande Cohen,"Structuralism and the Writing of Intellectual History",History and Theory,1978.17 (2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443页。 (2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94页。 (24)罗蒂:《后哲学文化》,黄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 (25)Ernst Breisach,On the Future of History:The Postmodernist Challenge and its Aftermath,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p.205 (26)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第19页。 (27)罗伊斯在《哲学的宗教方面》里有个寓言: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在沙滩上铲沙,用车把沙运去筑堤,你又看到他运走了很大一堆沙,从而开始称赞他的勤劳……但是,你可能会忍不住要问他:“啊朋友,你已经干多久了?”他回答说他自古至今一直在这干……这让你感到惊诧,认为他在撒谎,一定会激动地说,“如果这样,那么你一定自古至今是个懒惰至极的家伙”。参见:Josiah Royce,The Religious Aspect of Philosophy:A Critique of the Bases of Conduct and of Faith,Kessinger Publishing,2007,p.248-249。 (28)除了何伟亚的《怀柔远人》外,还有史华慈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弗里曼的《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郝大维、安乐哲的《先贤的民主》,新近的有“华南学派”萧凤霞等人的作品。 (29)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第7页。其中“复线的历史”亦即分叉的历史、差异化的历史。 (30)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第20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