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研究中,人们注意评价了战前各国外交政策的得失,对“绥靖政策”进行了批判。但是,绥靖政策究竟渊源于什么国家,肇始于什么时间和初行于什么地方,学者中间通常的看法是,1933年希特勒纳粹集团上台,英法对德国开始绥靖的。然而,笔者认为,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在中国问题上,英国就对日本法西斯开始推行了绥靖政策。 所谓“绥靖政策”,并不是指任何性质的国家、针对任何对象,在任何意义的问题上所表现的妥协退让,都可称之为绥靖政策的。历史科学的概念是专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新的世界争霸斗争中,既有霸权地位又有抗衡实力的帝国主义大国,对企图打破现存秩序和并吞世界的法西斯战争实体,一反传统的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斗争方式,变态地采取牺牲他国利益和自己局部次要的利益,以退让缓和冲突,以妥协谋求和平,幻想终至在全局上维护既得的霸权利益和地位的一种战略性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以有三个基本属性为其特点:一是以争霸世界为背景的;二是有霸权和实力的帝国主义大国,对新起的法西斯战争势力实行的;三,主要是寓霸权斗争于妥协退让之中。这就是绥靖政策所特有的时代的、客体的和内容的规定性。从推行的角度看,其实质不过是处于战略守势地位的大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继续,是以局部妥协以求保住全局的一种变象的帝国主义政策;从结果来看,绥靖政策实际上是纵容法西斯势力猖蹶、终至导向世界大战的一种反动政策。 那么,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英国在中国问题上,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争霸,推行的难道不正是这种绥靖政策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按实力对比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以英国为全局的,以美、法为局部的霸权主义的联合形式。但是这种体系,以及随后出现的相对稳定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均势很快就被打破,斗争更加尖锐起来。十月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动摇着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人民的觉醒和革命的发展,使帝国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首先在意、德、日等国家中开始蠢动和抬头;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各帝国主义国家都受到空前沉重的打击,更加深了早已严重起来的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 在亚洲,军事封建的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危机和乘机扩张,统治集团亟想迅速建立军事独裁的法西斯专政,发动对外侵略,以实现其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野心。这样,按军部策谋已久的设计程序,第一步就在1931年秋,悍然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怎样来认识日本对中国东北发动的这次侵略的性质呢?我们既不能相信日本人当年编造的欺骗宣传,也不能宥于那些缺少历史洞察力的外交家的分析,而仅仅认为是出于日本对其势力范围的独占要求,最多不过是领土的欲望,被看作是发生在只有局部意义的地区的两个有关国家间的一般性的军事冲突。而是应该从历史发展的动态中,在全球战略的高度上看到,它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使用武力破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严重行动;不仅是突破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均势,从东方中国开始入手向英国握有的世界霸权的严重挑战;而且还应该特别看到,这是日本由军国主义转向法西斯主义,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的起点,从而是法西斯在东方崛起而跻身于争霸世界的开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将争霸斗争诉诸武力、由和平转向战争的界标。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争夺历来是帝国主义霸权角逐的焦点。在中国,老大的英国是长期保有权益最多的帝国主义,其在华投资1931年时占列强总数的36.7%,仍是占据第一位的国家。①那么,面临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这样异常严峻的问题,英国的反应是什么呢? 按帝国主义处理这类事件的常规,是发动它所能发动起来的一切力量,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本来也是英国几个世纪以来,它夺取霸权并维护这个日不落帝国尊严的习惯作法。但是在“九一八”事变这一严重的事态面前,英国的反应却一反帝国主义逻辑的常规,也一反大英帝国历史的常态,首次发明并推行了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并且这种政策又直接影响到为它所控制的国际联盟的基本态度,影响到有实力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影响到中国国民党政府对待日本侵略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