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英国外交政策中的反苏方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外交政策在欧洲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史学界对三十年代英国的绥靖外交较为重视,而对二十年代英国外交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二十年代特别是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但这种稳定却包含着深刻的矛盾和斗争。在欧洲各大国的角逐中,英国外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应当怎样认识英国的欧洲外交政策呢?有一种意见认为:英国大体上是围绕着“均势”这一基本原则进行的。笔者认为这样概括略嫌偏颇。二十年代的英国外交,均势固然是其一贯政策,但决不应忽视它的另一个方面,即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重要内容,有时反苏政策竟至影响到它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因此不能不给以应有的重视。研究两次大战间的国际关系,忽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不对的;但如果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夸大为唯一的矛盾,并把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贬低到无足轻重的程度,则同样是错误的。本文仅就二十年代中期英国欧洲外交政策中的反苏方针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使世界分裂为两个体系--社会主义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在资本主义体系中,凡尔赛和约所确定的秩序蕴藏着深刻的矛盾。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彼此之间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欧洲政治局势出现异常复杂的局面。 面对欧洲各种复杂的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围绕着两个中心展开的:一是要确保它对欧洲的控制,即不许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国家称霸。温·丘吉尔曾对英国的欧洲政策这样总结过:“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我们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这样,我们就保住了欧洲的自由。保护了欧洲的生气蓬勃和变化多端的社会的成长。……这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不自觉的优秀传统。”①英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胁自己霸权势力的是法国。自从德国战败后,法国成了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英国不能容忍的。英国驻德大使阿贝农曾在日记中写道:“1914年的形势现在是颠倒过来了。十分清楚,1914年英国同德国作战,为的是要抵抗德国对欧洲的军事统治;经过若干年的时间,英国可能就要因同样的理由同法国作战了。问题是在于英国是单独作战呢?还是有一个同盟国同它一道作战。”②这就是说,英国应该采取抑制法国扶植德国的均势政策。 英国外交政策中另一个中心内容是围绕反苏进行的。英国极端仇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十月革命后英国就企图将苏俄“扼杀在摇篮里”,纠合十四个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击退和粉碎了国内外阶级敌人的进攻,使苏维埃政权站住了脚。在经济上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到1924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已极其显著。1923年国营工业总产值只达战前的35%,1924-1925年度已经增到战前的75%。1924年苏联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是597000万卢布。③资本主义国家要想恢复经济是离不开苏联的。列宁指出:“要恢复世界经济,就必须利用俄国的原料。不使用俄国的原料就不行”。④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为苏联同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1924年资本主义世界掀起了承认苏联之年,有二十个多个国家承认或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的壮大,不能不使英国统治阶级惴惴不安。尽管英国由于国内经济的需要第一个承认了苏联并和苏联建立了贸易关系,但它对苏联愈来愈恐惧。1925年2月20日外交大臣奥·张伯伦在关于英国在欧洲的地位的秘密备忘录中就将俄国看作是“欧洲不安定的因素”,并认为“今天它则像一块乌云悬挂在欧洲的东方地平线上……我们怀疑它们很快地将是一个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必须确定对付俄国的安全政策……”⑤。 此外,英国把苏俄看作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的“煽动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死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国和欧洲各国无产阶级掀起的革命风暴和许多国家共产党的纷纷建立,以及汹涌澎湃的民族解放运动,使英国统治阶级胆战心惊,它们感到只要有苏联的存在,它的统治就不会稳固。 1924年,英国在镇压了战后革命运动和经济逐渐恢复之后,不再需要工党政府的帮助,反动的保守党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迫使麦克唐纳的工党政府下台,其借口就是所谓“共产国际信件”。1924年11月6日, 保守党人组成了以鲍尔温为首的新政府。 保守党政府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拒绝批准1924年8月8日工党政府与苏联商谈的英苏条约。1924年11月21日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致苏联的照会中表示:“他不可能建议议会研究这个条约,或者得到国王的支持,以便批准这个条约。”⑥1925年2月17日,张伯伦在议会发言说:1921年的贸易协定,“其中全部内容,在当时为了发展英苏之间的贸易是可以做到的,但英国政府并不认为现在恢复同苏联的谈判是适宜的。”财政大臣温·丘吉尔在发言中甚至提出“立即断绝同苏联的外交关系”。⑦ 1926年英国工人又爆发总罢工,得到苏联工人和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援助。保守党政府借口苏联“干涉英国内政”,在镇压罢工的同时,纷纷刊载激烈的反苏言论。内政大臣希克斯在议会辩论中说:“政府经常地和仔细地注意着苏联政府以及同它接近的组织的下一步行动,即如果什么时候需要不列颠改变政策,他(指希克斯)就毫不犹豫地采取必要的步骤。”⑧丘吉尔更带有挑衅性地说:“我希望活着看到俄国政府被推翻”,并警告同苏联有经济联系的资本家:断绝英苏关系“不远了”,不要去冒给苏联贷款的危险,如果受到损失,财政部不负责任⑨。丘吉尔等人的言论显然不是私人意见,而是代表保守党政府的。1926年6月13日,张伯伦在致英国驻苏大使的信中明确表示:“财政部发表的意见是在政府的职权范围之内的”⑩。 保守党政府一方面在国内制造反苏舆论,一方面在外交方面积极寻找同盟者,以建立反苏统一战线。《曼彻斯特卫报》报导说:英国的目的是要“以英国为首在欧洲建立反苏联盟,从而准备未来的反苏战争”(11)。斯大林指出:“英国资产阶级不喜欢用自己的手来打仗,它一向都宁愿用别人的手来进行战争,而有时它竟真会找到愿意替它火中取栗的傻瓜。”(12)二十年代中期,也就是鲍尔温政府执政时期,英国对欧洲外交政策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就是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