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论美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理论月刊》 王瑞 参加讨论

改革开放后,由于中美之间对峙局面的打破,很多学者能够进入到中国内地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考察,(12)从这个时期开始,史料逐渐地“铺天盖地”的。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美国代表团访华,成员有魏斐德、孔飞力等人,此次访问加深了对图书馆、档案馆、史学家、大学机构等方面认识。(13)魏斐德回国后,写了一篇学术会议报告即《太平天国史学史新动向》,他认为中国目前的研究揭示了“中国的社会理论的根本转变”,同时也与“西方史学家当中对所谓‘后革命社会运动’递增的兴趣开始同步”,[25]认识完全没有敌对意识的存在,同时客观地评价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成就和进步。除了实地考察外,改革开放后,学术性的加强及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也是美国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学术性方面,如刘广京的《世界观和农民起义:后毛时代的史学反思》(World View and Peasant Rebellion:Reflections on Post-Mao Historiography)[26]一文,刘广京高度地评价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以及四人帮的粉碎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以前阶级斗争理论下的史学研究被“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代替,胡适、陈独秀等人被重新定位,获得了应有的殊荣。农民问题、农民起义依旧受到重视,但是结论与先前“文化大革命”前及中不同,新的评价关注于农民战争的性质和局限,农民战争对中国历史的作用,并且新的解释不仅关注起义中的农民还要关注农民的世界观,如此看来,美国学者的分析已经深入到研究精华,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者的贡献能够从学术层面予以表彰和发掘。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国门的开放为信息的及时传播提供条件,如这样一篇文章《明清土地关系模型的新数据--一个研究记录》[27](New Date on Land Ownership Patterns in Ming-Ch'ing A Research Note),作者说,“有很多关于明清时期土地方面的作品,这些作品结论都是根据同一文献。目前,我获得的这些资料是以前学者没有使用过的,国外学者也不知道。这些资料可以为既存的一些观点提供支持,但也会推翻某些结论。”作者还提到这些资料馆藏地方,以及资料的分布,并且对目前研究明清土地这个领域的顶尖级专家及观点进行介绍。此文发表在《亚洲研究杂志》,该刊是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核心刊物之一,[28]对美国中国史研究学界影响很大。而对于中国国内这些学术信息登载,足以说明改革开放对于美国研究中国的深入及学术最新信息获得的及时性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说,此文并不是专门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但是可以为此阶段的研究提供一个背景知识,说明国外对于中国的了解相对于前期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文章的作者是位在华的本土中国人,也说明了信息的获取可以不需局限于国外来华的访问。所以说,改革开放对于美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影响甚大,作为一种外部条件它使得美国史学家在资料、信息、学术交流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便益,同时也为中国学者带来了异国的看法,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在这种交流中,中国再次加入了世界发展的大潮中。
    “中国曾经遗忘过世界,但世界却并未因此而遗忘中国”(刘东语),在中国马克思史学家们局限于本国的研究时候,国外依然在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孜孜不倦地对中国进行研究,没有间断。虽然有诸多的错误和不足,但是作为另一视角,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深化起到推动作用。而具体到美国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可以看出,在学术研究上逐渐地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对抗,加深了研究的学术性;在外部条件上,中美交流逐渐正常化,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带来了资料信息等方面优势。这些都为美国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注释:
    ①关于此段历史,可以参阅吴原元。隔绝对峙时期的美国中国学(1949-1972)[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仇华飞。麦卡锡主义与美国中国学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5);张红路。麦卡锡主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等。
    ②转引朱政惠。美国中国学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03(2);朱政惠。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3⑷。
    ③(美)费正清:《费正清对华回忆录》,第163页。费正清对于目录学和文献编辑方面的贡献和重视态度,还可以参考陈君静。大洋彼岸的回声:美国中国史研究历史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7-122页;(美)保罗。柯文、默尔。戈德曼。费正清的中国世界:同时代人的回忆[M].朱政惠等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35、56、232等;孙越生、陈书梅。美国中国学手册(增订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36-138。
    ④房联喆即杜联喆,为房兆楹的夫人,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专长为明清史研究。
    ⑤关于华裔学者对于美国汉学的贡献,可以参阅吴原元。略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赴美学者对美国汉学的贡献[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⑥上述各位学人的论述,请参阅Journal of Asian Studies[J].1957,17(1):。60-111。
    ⑦1963年12月31日,史华慈收到《中国季刊》信件,主要内容说,此次会议在临近牛津的Ditchley Manor举行,时间是1964年9月6日至12日,会议主席是费维恺,会议举办方希望史华慈能够参加,并能做包华德论文即《作为历史家的毛泽东》的评论人。在这封信中,《中国季刊》还希望史华慈能为其刊第5期纪念专号赐稿,但是根据档案,应该没有下文。1964年3月5日,收到麦克法夸尔的信件,再一次邀请其出席会议。1964年9月16日,史华慈收到《中国季刊》信件,希望其能为其刊创刊5周年写文章。而按照《史华慈学谱》记载,直到1965年3月《中国季刊》才有其作品,这篇文章应该说是史华慈对于三次邀约的回应,参见朱政惠编著:《史华慈学谱》,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46-47页、52页、5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