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岩仓使团对日本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下面试再从几个主要方面作一考察。 (一)推动了殖产兴业的发展 明治政府成立后,把殖产兴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一八七○年十二月(明治三年闰十月)设立工部省,标志着殖产兴业政策开始实行。工部省的主要任务是“劝奖百工,并掌管采矿、制铁、灯塔、铁道、电讯等业务”(38)。重点放在由国家资本经营的与军事有密切关系的重工业方面,因此,它只是在发展近代工业方面起了个开创性的作用,对整个日本经济摆脱外国影响、实现近代化,收效不大。 岩仓使团对西方的考察加深了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重要性的理解。他们归国后改组了政府,确立了全力发展经济的体制,开始积极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以及西方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许多具体经验。其中对殖产兴业有较明显影响的可以举出以下几点:第一,大力发展煤、铁等基础工业。他们看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39),认识到煤铁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基础。第二,重视发展纺织工业。认为“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40)。认识到纺织工业有利于国家资金的积累。第三,重视农业生产。他们看到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也非常重视农业,农业生产完全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农作物的种植“只在耕种获利最多者”,并且是农林牧都有所发展。日本虽然号称农业国,但农业技术和器具都不如西方,而且由于“工商未兴,生意未开”,农业“只重谷物”(41),经营品种和方式单一落后。第四,重视贸易。看到英国“国民精神皆倾注于世界贸易”(42),认识到只有通过贸易才能“给予农矿及制作之物以价值,受其实益”(43),应当通过重商政策来促进工农业发展。第五,举办博览会,促进经济技术交流,推动生产发展。指出欧洲各国举办的博览会是“欲盛贸易,励制作,广知见于众,切要之场所”(44)。第六,国家机器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看到“西洋之一令一法,皆审察人民之财产生理,以不失其保护之要旨为主”(45)。指出“西洋为保护之政治”,同“东洋为道德之政治”(46),“政治国安之论于财产上常不注意”(47)的传统相反。 由于岩仓使团的考察和日本政局的变化,为殖产兴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大久保政权时期的殖产兴业较之工部省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和具有新的特点。 首先,将前一时期殖产兴业主要依靠官营的方针转向主要鼓励保护民营的方针。大久保利通在一八七四年提出的《殖产兴业建议书》中指出,国家的富强在于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国家应当对私人资本主义发展起重要的保护扶植作用。在日本目前“人民智识未开”,“不能通时势之变,营有益之业”,即在国内缺乏兴办近代产业的知识和资金的条件下,更需要用国家的力量加以扶植。所以,他提出要把保护劝奖政策作为“今日行政上之基干”(48)。 其次,在发展近代工业时,特别注意发展煤、铁等基础工业。政府先后将釜石铁矿、中小坂铁矿、三池煤矿、油户煤矿等收归国有,并对常磐、筑丰、北海道的煤矿也注意开发。为了确保由国内供应基本原料,政府还引进德国技术扩建釜石铁矿和兴建釜石炼铁厂,还设想把它同长崎的炼钢、三池和香烧的煤联系起来确保发展。由于政府的重视,煤铁业得到发展,以一八七七到一八八六年前后各五年的煤铁产量统计为例,后五年煤的年平均产量较前五年年平均产量增长百分之四十六点二,后五年铁的年平均产量虽较前五年有所减少,但官营铁矿的年平均产量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在总产量中所占比率也从百分之二十四点六明显增长到百分之三十三点六(49)。 第三,重视农牧业的近代化和发展纺织工业。岩仓使团归国后成立的内务省劝业寮主要负责发展农业、畜牧和纺织三大部门,弥补了前一时期殖产兴业偏重于重工业的不足。这一时期新设和扩大了内藤新宿试验场、三田育种场、三田农具厂、驹场农学校、札幌农学校、下总牧羊场、取香种畜场、福岛县开垦所等从事稻作、谷物、果树、蚕桑、畜产、制丝、土地调查和改良等方面的实验传习机构,聘用外籍教师和技术人员,引进和推广西洋农业技术、器具。各地还陆续举办了种子交换会、农谈会、劝业会等,以极大的热情进行农业改良。在这种积极的劝农政策指导下,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普及,如畜力耕耘、使用肥料,选用新蚕种和选育新稻种等。兴修水利、改良土地也在大规模地进行,著名的有淀川治理工程和引猪苗代湖水灌溉安积开垦地的工程。同时还为以后日本的农业发展培养出象古在由直、新渡户稻造等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农业专家。为了发展纺织业,政府一面扶植民间纺织业发展,一面率先输入海外技术,新建和扩建了一批示范性的纺织厂,如富冈缫丝厂、新町纺织厂、千住呢绒厂等。为了发展近代机械纺纱,一八七八年又从英订购了两台二千锭的纺织机,设立了爱知和广岛纺织厂。次年,政府进而决定再从英国购入十台二千锭纺织机,逐步发卖给民间资本家。这些官营模范工厂和私人企业虽然在技术资金和经营方法上面临着很大困难,但它毕竟为日本近代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提出“振兴输出,防止输入”的口号,发展本国民族经济,努力摆脱外国控制。在失去关税独立的情况下,日本的贸易为外商所控制,使得连年入超,国家财政困难,经济发展大受限制。政府一方面继续为修改不平等条约而努力,一方面积极发展国内产业,兴办一批模范工厂,生产出口产品和满足国内需要。还在“厚殖民产,振励民业”的方针下扶植私人企业发展,从国家财政和地方税收中拨出大笔款项作为劝业资金发到民间。并且举办各种形式的博览会,向民间普及先进技术,促进工农业发展和出口。例如第一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就是大久保鉴于国内“固有工艺日衰败”,“应得输出海外而现在萎而不振者不暇枚举”(50)的形势,决定按他在维也纳看到的形式举办的。政府还仿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制定航海法的榜样,实行保护海运的政策,“以遮绝外国货滥入之路”(51)。三菱公司就是在这一政策下首先发展起来的。一八七五年,大久保提出保护海运的具体方案《商船管理事务建议》,确定了保护三菱的方针,通过无偿转让、贷以巨款和行政手段支持其与垄断日本海上运输的外国商船公司竞争。迄一八七六年,日本就收回了近海航运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