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卧儿王朝初期,尤其是阿克巴统治时期(1556-1605年),是印度从战争动荡到相对稳定的过渡时期,是莫卧儿王朝的国家机构和各种制度建立和逐渐完善的时期,也是印度社会各等级、各阶级、各民族集团、各宗教团体的状况发生变化的时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十六世纪末,印度传统的四个社会等级的状况发生了变化,它们已不完全按照吠陀经规定的职业和信条生活。国外史学家对莫卧儿王朝初期的一系列问题或多或少有所论述,但对当时的社会结构、社会各等级的状况及其与莫卧儿王朝统治者的关系,却缺乏分析研究。本文试图根据原始材料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阿布尔·法齐尔(1550-1602)是阿克巴的密友、最能干的大臣之一,也是莫卧儿王朝第一流的作家、历史家和哲学家。他的显要地位和他与帝国各部门的关系便于他掌握官方资料。他的主要著作有《阿克巴纪》和《阿克巴则例》。在《阿克巴纪》中,他逐年记载了阿克巴统治时期(直到1602年)的历史。《阿克巴则例》主要是莫卧儿帝国关于各部门管理的规章条例,是研究阿克巴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著作,也是本文采用的主要资料。 阿布尔·法齐尔(Abul Fazl Allami)说:“这个世界的人们可分为四个等级。一、武士,他的政治躯体中有着火的特性,他们的火焰由意识所支配,能毁灭骚乱和冲突的废物尘埃,点亮动乱世界的安宁之灯;二、工匠和商人,他们占据了空气的地位,通过他们的劳动和奔波,神的恩赐遍及了宇宙,成为生命之树茂盛所需要的清风;三、学者,如哲学家、医生、算术家、几何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们好比是水,一条源于他们的笔和智慧的河,流经干旱的世界,创业之园因他们的灌溉得以新生;四、农人和劳动者,他们好比是土地。他们的努力完善了生活,他们的劳动引出了强壮和幸福。因此,国王必须把每个等级放在适当的位置上。”① 阿布尔·法齐尔对印度社会各等级地位的这一番描述向我们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到十六世纪,印度社会传统的等级制及四个瓦尔那的地位已发生了变化--居于第一位的是武士,居于第二位的是工匠和商人,居于第三位的是学者,居于第四位的是农民。阿布尔·法齐尔是以职业来划分等级、依他的认识来排列次序的。他所依据的是他所处时代的现实状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阿布尔·法齐尔关于印度社会四个等级的论述可以作为我们认识的起点,下面分别就四种人的状况加以概述。 一、武士 阿布尔·法齐尔所说的武士,即印度四等级中的刹帝利,在当时主要指拉其普特人。因为他们原是以服军役为职业的民族,以勇敢善战著称,这一点阿布尔·法齐尔本人在他的《阿克巴则例》中说得很清楚。他说:刹帝利是由两个种族组成的,第一个种族是太阳的后裔,第二个种族是月亮的后裔。实际上都是说的拉其普特人。阿布尔·法齐尔说:“现在真正的刹帝利已无源可考,他们的后裔中,一些人不再以打仗为职业而从事其他职业,但这个等级仍以这个名字(刹帝利--笔者注)闻名于世;另一些人(仍)以打仗为职业,叫做拉其普特人……”① 到莫卧儿王朝初期,拉其普特人实际上已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掌握了一定武力、拥有一块领地的部族首领,即罗阇(Raja);另一部分已沦为农村中的上层--可称为“在乡武士阶层”,多是柴明达尔。因此,在克瓦查·尼扎姆-乌德-丁和伊拉雅特-乌拉等人的著作中,常把拉其普特人的罗阇和柴明达尔并列起来,如说“罗阇们和柴明达尔们”带着礼物等待阿克巴、“印度斯坦的许多柴明达尔和罗阇都已成为帝国君王的臣民”、“反叛的罗阇们和柴明达尔们控制着邻近的地区”等。②这说明在当时,曾经建立过封建王国的部族首领罗阇和散布各地的柴明达尔已是有所区别的人。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柴明达尔是指帝国境内分散在各地、拥有武力和田产的阶层,而不是象一般通史中只指边疆的部族首领。 文森特·史密斯指出,从七世纪以后,拉其普特人在北印度和西印度的历史中起过突出的作用,他说:“他们变得如此突出,以至从戒日王死后到穆斯林征服印度斯坦,整整包括从七世纪中叶到十二世纪末叶几个世纪,可以恰如其份地称之为拉其普特时期。当时几乎所有的王国都由那些很久以来就称为拉其普特人的家族或氏族所统治。”③在穆斯林侵略印度的年代,拉其普特人是印度教信仰的捍卫者、印度传统文化的维护者,他们在抵抗穆斯林入侵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在穆斯林统治印度的年代,即整个德里苏丹时期,拉其普特人不甘由统治者沦为被压迫者,他们与每个德里统治者作战,反抗民族压迫。倔强的拉其普特人一直在寻找独立甚至扩张的机会。 到十六世纪,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经过几个世纪的战争,拉其普特人的力量有所削弱。随着穆斯林大量定居印度,他们亦渐渐地不再把穆斯林看作外来人,抵抗的热情和斗志已经消失,拉其普特人的联盟已名存实亡。拉其普特罗阇们只求保有各自的领地无暇他顾,同时,他们之间也互相争斗,希望削弱对方,以图尽可能地扩张自己的势力。尽管如此,他们仍是印度本地有力量的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来统治者的安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