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中亚封建社会特点初探(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新疆社会科学》 魏良弢 参加讨论

本文所说的“中亚”地区的封建社会开始年代,应以阿拉伯征服这一地区为起点。具体地说,即以公元712 年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的呼罗珊总督库台巴·本·穆斯林征服河中地区为中亚封建社会的开始。我们应该承认,在阿拉伯入侵之前,在萨珊王朝治下的中亚封建生产关系已开始萌芽,但是奴隶制生产关系仍为社会结构的主导方面,只是在阿拉伯军事势力的打击下,当地原来的奴隶主政权才结束了在中亚的统治,奴隶主阶级也遭到致命的打击。这为当地内部已萌芽的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的发展和确立创造了条件,正如日尔曼人的入侵西欧,促成了罗马帝国的崩溃,为西欧封建制的发展和确立创造了条件一样。
    至于中亚封建社会的下限,几乎所有东西方学者的意见都是一致的,即以英、俄两国侵略者通过军事征服占领伊朗、阿富汗和河中地区,把它们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做为中亚中世纪史的结束和近代史的开始。但是七十年代以后出版的某些苏联历史著作,则把封建社会的下限延至一九一七年,即十月革命⑨。
    
    同东西方的封建社会对比,中亚封建社会,有如下的显著特点:
    一、社会阶级构成复杂。被统治阶级的人身相对比较自由。在阿拉伯征服后,中亚地区不仅保留下了奴隶制的残余,而且农村公社的残余也保留下来,一直到蒙古征服后仍然如此。因此,在农业地区,统治阶级中包括有外来征服者--新的封建主(他们又可分为军事贵族--世俗封建主和伊斯兰宗教上层人士--宗教封建主两大类)。由土著奴隶主转化成的封建主,还有由农村公社社长、村长或其他有势力的社员发展起来的封建主,在被统治阶级中有生活在农村公社的社员,在一些农村公社瓦解后而出现的自耕农、耕种封建主土地的分成制佃农,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奴隶,他们主要用于家内劳动和战争。这些奴隶往往由于勤勉或战功而成为将军、总督,甚至成为王朝的开创者,如哥疾宁王朝的开创者塞布克特勤。花拉子模王朝的创建者纳施特勤⑩。这是中亚中世纪的社会特点之一。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中亚的农民,在人身上相对地比较自由,不仅是农村公社的社员、自耕农,而且分成制佃农也是如此。尽管也有超经济的强制,但是,无论如何,中亚的农民在法律上也未沦到农奴的地位(11)。正因如此,中亚进入封建社会后,农民可以比较自由地离开土地,涌进城市,促进了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但在蒙古征服之后,一些苏联学者认为,统治阶级在中亚推行了农奴化政策(12),不过,这只是一种推测,并无直接的文字史料证明。
    二、土地私有制和分封制。苏联学者根据“东方土地国有制”的传统观点,断定中亚封建社会也是土地国有制,从而认为国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土地税(“哈拉吉”)是地租,把国家分封给贵族、将军、大臣的封地(“伊克塔”)看作是一种土地制度。这与历史实际是不符的。哥疾宁王朝外交官贝哈基在公元一○五八/五九年写成的《马斯乌德史》和塞尔柱王朝宰相尼扎姆·穆尔克在公元一○九一年上奏苏丹的《治国策》都清楚表明, 当时中亚的土地制度无可争辩的是私有制(13)。中亚的土地所有者主要是世俗封建主和宗教封建主、自耕农,国家和农村公社也拥有一部分土地,但它们都是以“法人”的形式拥有土地。国家承认并保护私人(包括法人)的土地所有权,土地转换主人,都要经过买卖,并需公证,或者依法没收。
    “分封制”,往往被视为中亚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特点,其实它与中国西汉王朝的“封地”并无差别,其受封者只是“衣食租税”而已,对封地上的土地并没有所有权或者“相对占有权”。至于受封者往往对其封地拥有行政权。那是因为他们在这一地区还有行政上的职务。如“总督”、“行政官”之类;或者反过来说,正是因为他拥有行政职务,国家才把他管理的地区全部或一部分做为他的封地。将封地的全部或一部分税收作为他供职的俸禄支付给他。但是我们也应该指出,中亚“分封制”存在时间之长,确实是一大特点,它几乎与封建社会相始终。“分封制”由于长期存在,它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演变:由根据职务作为俸禄颁赐的封地,即临时的封地,演变为终身的封地,再演变为世袭的封地。这一演变过程,也就是封地拥有者极力扩大自己权力的过程。在他们获得封地世袭权后,竭力扩大自己的势力,时时想摆脱中央政权而独立,造成王朝纷争和封建主之间的连绵不断的战争,严重的延缓了中亚社会的发展,阻碍了中亚地区统一国家和统一民族的形成。
    三、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加。一般说来,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特点。但是中亚封建社会却有相对比较发展的商品生产经济。以织造业为例,不仅产量很大,而且品种繁多,质地良好。在河中地区的主要产品是维达尔棉布,它因离撒马尔罕不远的维达尔村而得名。这个村盛产棉布,质量优良,各地仿制,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棉布。它不仅供应国内各地,并远销国外。布哈拉的红、绿、白三色棉布也是畅销的名产。撒马尔罕的造纸业更是闻名于伊斯兰世界,成为整个哈里发帝国的纸张供应者。至于玻璃业、陶瓷业、兵器业以及采矿业,是更能体现中亚手工业发达水平的行业。不言而喻,这些行业更是为出售而生产的商品经济。这样,当时中亚国内商业发达的程度想而可知。中亚地处东西交通的枢纽,无论同东方的中国,还是同南方的印度、西方的西亚、北非和欧洲,都有发达的商业关系,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南中北三线都在这里交织。正是由于手工业、商业的巨大发展,中亚城市也获得空前的发展。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如在十二世纪撒马尔罕的城市面积达到六百三十公顷。原来离城六七公里的地方也成为该城的坊区。城市面积的扩大主要是手工业作坊的增加和市场的发展。二是城镇数量的增加,如海押立、哈刺楚克、卡尔纳克、伊基斡耳朵这样一些城市都是在十二世纪才形成;在丝绸之路上出现了一系列小城镇,例如,在伊犁河谷这种城镇已达到五十六个(14)。但是这种发展势头在十三世纪以后停滞下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