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加尔文的“预定论”与资产阶级(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于可 参加讨论

加尔文比路德小二十六岁,是“第二代的宗教改革家”⑧。他的青年时代深受人文主义与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十六世纪初,人文主义思潮从意大利和德意志南北两个方向传至法国。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作品和伊拉斯莫的著作在法国广泛流传。二十年代巴赛尔出版商傅洛本(Froben,约1460-1527年)曾致函路德说:已有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的作品“六百种运至法国销售,甚至在索邦神学院(Sorbonne,今为巴黎大学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亦争相传阅。 ”⑨人文主义思潮在法国的传播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观念和思想方法。法国人文主义的基本特点是把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应用于神学研究,因而导致对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古本圣经的翻译和注释。可以说法国的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思潮的联系比德、英等国更为密切。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的先驱雅各·勒菲弗尔·戴塔普尔(Jacques Lèfēvre d'{K515304.JPG}taples, 1455-1537年)于1507年开始研究原文圣经,1512年发表新译《保罗书信注解》一书,在《罗马人书》的注释中提出了净化教会,否认善功得救⑩,强调信仰得救的主张。他在巴黎讲学期间,门徒众多,其中有加尔文的挚友、瑞士的宗教改革家法雷尔。勒菲弗尔于1521年开始将圣经译为法文,1523年出版了法文版《福音书》。
    稍后,宗教改革的浪潮又涌入法国,特别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对法国的影响较大。“路德在法国的第一个使者是他的著作,1518年开始运至法国,大量运至巴黎。1520年一个大学生写道:‘没有一本书比路德的著作销售得更快了’。”(1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越过了莱茵河,学生和商人把来自德意志的路德的著作当作每日之新闻,自巴赛尔运来的路德著作在法国到处可以买到,不满现状的人拿着新约当作革命经典。”(12)在德意志和瑞士的宗教改革影响下,法国于二十年代出现了第一批新教徒和秘密的新教团体。他们主要活动于知识界、市民和工人群众之中。
    加尔文的青年时代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渡过的。他于1523年赴巴黎,先后在巴黎大学和马奇学院和蒙太古学院学习。在此期间,他与人文主义的领袖、路德的拥护者尼古拉·柯普(Nicholas Cop)交往甚密,并深受其表兄、新教徒阿立威坦(13)的影响。1528年加尔文获文学硕士学位后,本欲深入研究神学,探索宗教改革,但恰在此时其父与当地天主教会团财产纠葛关系破裂,遂命其子改学法律。加尔文本人感到“父亲也许认为学法律足以致富”(14),他自己也认为“这是一条通向财富和荣誉的更有把握的道路”(15)。同年,他考入伊拉斯莫和锐赫林(16)曾执教的奥尔良法学院修法律。他在此“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和该校师生中流行的探索精神所熏陶”(17)。他精心研究罗马法,吸取其精确性与严密性,尽力应用于其神学与伦理学的研究。1529年又赴布鲁日学院,受教于人文主义者阿尔西亚提(Andrea Alciata, 1493-1550年)和路德派的梧勒马尔(Melchior Wolmar, 1496-1561年),获益匪浅。1531年其父去世后,为了集中精力以人文主义的方法研究原文圣经,探索适应法国社会的宗教改革,他回到巴黎入法兰西人文主义学院,专攻希腊文和希伯莱文。此学院是以传播人文主义为使命而新建的大学,该校集中了当代法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家、东方语文学家和哲学家,在学术观点上与经院哲学的中心巴黎大学的神学家们针锋相对。在此期间,他完成了从经院哲学家到人文主义者的转变,“开始献身于人文主义事业”(18),于1532年发表其处女作《塞涅卡的仁慈论评注》,书中把专制的定义解释为“违反人民的意志”。史学家们认为“这是他彻底的人文主义的证据”(19),并认为“这篇论文是伊拉斯莫式的人文主义的典型作品”(20)。1531年,他开始参与新教徒的活动,“1533年完成了从天主教徒到新教徒的转变”(21)。“加尔文之改信主要地是受了路德的影响,……他一生中虽亦受了别的影响,……但他自己却把真正重要的影响归之于路德”(22)。同年,加尔文曾为其表兄阿立威坦的法文圣经译本校订并写序言,十一月又为其友人、巴黎大学哲学教授和名誉校长柯普代拟就职演说,因演说词中“采用了伊拉斯莫和路德的语句,鼓吹教会改革”(23)和唯信称义说,被天主教会视为异端,柯普被悬赏通缉,加尔文则被列入黑名单,于1534年被迫逃亡至安古拉姆(Angouleme),后来定居巴赛尔。在流亡期间,他获得一段集中的时间,探索适应法国的宗教改革的学说,并使其改革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他精心研究圣经,“遍读教父、奥古斯丁、经院哲学家以及路德和马丁、布塞尔的著作”(24),潜心著述,于1536年发表代表作《基督教原理》,系统地提出了其预定论学说,年仅二十六岁。
    
    预定论(Predestination,又译作前定论)是加尔文的救赎理论,即尘世间的人如何才能得到拯救的学说。这是他继承保罗、奥古斯丁的救赎理论和马丁·路德“唯信称义”说的思想,结合法国资产阶级的需要提出的新的救赎观。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天命说”、“拣选说”和“呼召说”。
    加尔文的“天命说”是把上帝的意志视为绝对、永恒的天命,强调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其意志体现于全部空间与时间之中。他提出:“万事均由上帝的秘旨所统括……无一不在上帝的掌握之中”(25),并举例说,“没有上帝的命令,任何风都不会刮起来”,“除了上帝确切的指令外,一滴雨也不会降落”,在人类历史上“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都在上帝的新的特殊的旨意管理下”(26)。加尔文在此强调“上帝的新的特殊的旨意”的目的在于说明当时法国社会的新变化,即封建贵族的没落与资产阶级的兴起系上帝的合理安排,是天命。他说:“世上的秩序、理性、目的和必然性多隐于上帝的旨意之中。”(27)加尔文所以突出天命,说明十六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不成熟,需借助神力肯定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寻求神学上的肯定和批准。他为了说明上帝的绝对权威,还提出了与封建教会神学表面上似乎相似,而实际上有所不同的上帝观。他说:上帝并非“高踞天上,清闲自在地观察人世间所发生的事件,而是亲自掌握宇宙的枢纽,不仅用眼视察,还亲自动手,统治一切”。上帝非“好逸恶劳”,“空虚懒惰,昏昏欲睡,而是机智、有效、运用自如,和从事行动”(28)。形象地勾划出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面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