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80-1984年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基本情况(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史研究动态》 朱庭光 陈之骅 参加讨论

另一些学者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上述看法⑤。他们着重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认为城邦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在古代东方,当社会还未完成第二次大分工、商品交换很不发达、城市尚未出现之时,就已经产生了国家。最早的国家不一定都以城市为中心,如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最初的国家是由一些农村公社联合起来的,被称为村社国家。⑥关于城邦的经济基础,有的学者认为,城邦的本质特征是其阶级性,它虽然保留了不少原始社会的因素,但从本质上来说,它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所有制。奴隶主阶级通过国家和个人对生产资料(土地、奴隶、作坊等)的占有,是奴隶制城邦经济基础的核心⑦。在论及城邦的政治体制时,有的人指出,城邦并不等于共和国,其政体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变异,在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平民与贵族之间斗争的结局⑧。还有一些学者指出,奴隶制城邦并不都发展为奴隶制帝国,马其顿帝国的出现不是希腊城邦本身发展的结果,而是马其顿人对这些城邦的兼并与征服所造成的。⑨
    关于古代城邦制度的研究和讨论,目前还在深入进行。有关学者们准备在对古代中国、印度、西亚、埃及、希腊、罗马等重点地区的城邦分别进行具体剖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比较研究,写出专著。
    我国世界古代史学者比较重视的另一个问题,即《史纲》中论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中国学者对国外有些学者沿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说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建立在亚细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官僚主义集权制”国家等论点持否定态度,认为这已经不属于严肃的学术研究的范围。作为一个学术理论问题和世界古代史上的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早在五十年代,它已引起了很多中国学者的兴趣,可是不久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断了。 近年来这一研究有所进展。1981年几家全国性的史学杂志还专门召开了历时一周的学术讨论会,广泛地交流了研究成果。
    从近年发表的著述来看,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包括: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它是不是一个有确定内容的科学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是否放弃了这一概念?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还是东方各国特有的社会经济形态,它的特点和内容是什么?亚细亚生产方式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理论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学者们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点和内容,有的学者认为,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原始性,它指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二是普遍性,它是各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换言之,“亚细亚”决不是一个地理名称,而是泛指一切文明民族在其历史初期都经历过的一个阶段⑩。有不少学者并不同意上述观点。有人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是指史前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而是一种具有对抗性的奴隶制社会经济形态(11)。还有人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指不同于西欧型的东方型的封建社会经济形态。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亚细亚生产方式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但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他们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的“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是在分析生产时抽象出来的经济运动规律,是指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几种对抗经济形式,并不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亚细亚生产方式属于经济范畴,不是历史范围(12)。
    与以上的讨论相联系,有的学者认为,如果把亚细亚生产方式认作一种独立的历史阶段,那么历史上的生产方式应是六种,而不是五种(13)。有人则认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可归纳为“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的公式(14)。还有人认为,奴隶制社会、亚细亚社会(东方社会)和封建社会三者有很多共同性,与其把它们看作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不如看作是一种经济形态的三个类型或模式(15)。不过,大多数人不同意这些看法,认为五种生产方式依次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是不容随意推翻的。
    在介绍近年来古代和中世纪史研究的成果时,我们还必须指出吴于廑教授的两篇重要学术论文--《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和《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16)。在前一篇论文中,作者阐述了几千年前在欧亚大陆上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的形成和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从古代至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时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其结果是很多游牧民族和半游牧民族被农耕世界吸收和融化,以致农耕世界日趋扩大。作者着重指出,这几次大冲击,虽然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但扩大了彼此的交流,打破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闭关自守,在历史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漫长过程中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后一篇论文是前一篇的继续,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是欧亚大陆东西方的封建农本经济都重农抑商,都是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但西方封建农本经济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明显的是重视对牲畜的饲养和利用,保留着从事牧业的古老传统。二是由农本而重商的变化最初发生在西欧,变化的起因在农本经济的内部,具体内容是商业和城市经济由封建农本经济的附庸发展为它的对立物,促使它转向商品经济。三是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世界涌现的历史前奏,这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