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80-1984年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基本情况(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世界史研究动态》 朱庭光 陈之骅 参加讨论

以上两文不仅把古代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考察,也对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封建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对比研究,其论点和论述问题的角度与方法都为我国史学界所瞩目。
    近年来在中世纪史研究中,对欧(主要是西欧)亚(主要是日本和中国)封建制度的比较研究有相当进展。这是因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再讨论引起了对各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的重新探索,以便更深入地阐明这两种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和普遍规律;同时还因为这种比较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今天中国和日本以及西欧一些国家某些现状的理解。这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已经陆续发表(17)。1983年举行的中外封建社会史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可以说总结了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
    目前,在封建社会的对比研究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以庞卓恒副教授等为代表,他在《中西封建专制制度的比较研究》等著述中着重论证西欧和中国的封建社会的不同,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这与西欧的庄园制度下的小农经济以及土地的等级所有制很不相同。在政治上,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与西欧的封建君主制度和贵族民主制度也不一样。这就决定了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在发展的速度上的不同。有的学者还具体指出,西欧封建社会发展较快的根本原因是西欧的直接生产者农民较中国农民的物质状况更好一些,如中世纪的英国农民平均可有10-20%的剩余,这是中国农民所达不到的。显然,这种比较分析是从“异”出发来研究问题的。
    另一种观点以马克尧副教授等为代表,他在《罗马和汉代奴隶制比较研究》和最近出版的《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等著作中着重指出西欧和中国封建制度的共同点,认为东西方的封建经济、政治制度从其本质特征上说是一样的。有的学者指出,中国和西欧的封建农业都是以自然经济为主,生产力都比较低下。为了满足封建主的需要,当时都有一种以农民劳役经营的自营经济类型存在。所不同的只是由于中国农业生产力较发达,商品经济较发展,中国地主的自营经济与西欧相比,较为微弱而已。在这一些学者看来,历史学上关于东西方封建社会的不同概念是长期以来史学家们的传统观念和方法论上的差别等复杂原因造成的。这种观点显然是求“同”存“异”,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新的“同”。以上两种不同观点或者说方法,目前都还在继续完善之中,有待于更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在晚期中世纪史研究方面,西欧封建制的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中国史学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不少学者充分地评价了商业资本和重商主义政策对封建制度解体所起的重要瓦解作用。它们打破了封建农本经济的闭塞状态,促进了城乡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空前发展,沟通了东西方各民族的经济联系,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到来准备了历史前提(18)。
    但多数学者同时认为,不要过分夸大商业资本对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以能在一个国家里建立并得到发展,不是取决于商业资本发展的规模,而是决定于工业资本成长的条件。十六世纪意大利经济的由盛而衰和荷兰、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说明了工业资本较之商业资本对新旧生产方式的交替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些史学工作者认为,对工场手工业的考察是研究中世纪晚期社会经济形态演变的关键。有人分别研究了意、德、英、法、荷等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和演变,指出只有英、荷两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成长最富有变革性,为这两个国家近代经济的增长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史学家们还就宗教改革、君主专制、统一的民族国家、重商主义政策等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这种不局限于经济范围的考察社会形态演变的研究工作,目前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