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④(11)(22)(24)(30)英国学者S·N·克莱默的英译铭文,杨炽转汉译,见《世界古代史研究》(1981),第4-7页。 ②(16)德国学者A·戴美尔的德译铭文,日知按司特鲁威俄译转汉译, 《世界古代史史料选辑》(上),第68页。 ③日本平凡社《世界历史事典》据法译铭文转日译,第24卷,西洋史料篇,第24-25页。 ⑤贾可诺夫《评乌鲁卡其那的“改革”》,《亚述学与东方考古学评论》(英文本),第52卷,(一)“弊政”部分。 ⑥⑦玖梅涅夫《乌鲁卡其那时代神庙的经济工作者》,《古史通报》,1948年第2期,第21-23页。 ⑧⑨(15)司特鲁威著《公元前25-24世纪的拉格什国家》(俄文本),第28-29、29-30、7页。 ⑩“边境”,指拉格什北部与乌玛交界的宁吉尔苏河:“海”,指波斯湾,在国家南端,此处全句意指全国。 (12)(27)司特鲁威按F·蒂罗·唐让的德译转俄译原注,《古代东方史文选》(俄文本),第180、183页。 (13)《剑桥古代史》(英文本),第3版,第1卷,第140页。 (14)(20)(21)(29)贾可诺夫《乌鲁卡其那在拉格什的改革》,《古史通报》,1951年第1期,第20-21页及铭文译文部分。 (17)(18)(19)(23)(25)(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04、110、104、104、57、57页。 (28)转译文见《世界上古史纲》,上册,第161页。 (31)H·尼科尔斯基《古巴比伦尼亚文化》(俄文本),第106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