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二十年代前后苏联的农民问题与社会稳定(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月刊》 丁笃本 参加讨论

余论
    20年代前后的苏联历史告诉我们,农民问题与社会稳定有着确定的因果关系。农民问题解决得好,社会就稳定,反之,就会出现动荡。苏联最后解决得并不好。农业集体化完成后,原先作为农民自治组织的村社被取消了,农民的一切活动均处于国家的直接控制之下。集体农庄没有经营自主权,主要干部由国家委派,庄员不能随便移居他处尤其是城市。30年代中期,苏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改善农民处境,如给农民一定数量的自留地、自留畜,允许农民在完成国家交售任务后将农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等,因而农村的局势逐步稳定下来。尽管如此,这种稳定也只是一种刚性稳定,由于它牺牲了农民部分利益,所以还含有不稳定因素,只是在外部压力之下处于抑制状态而已。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50年代以后,苏联政府大量增加农业投资,多次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的政治经济地位,但是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是很不理想,不稳定的因素也就没有最后消除,这是导致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最终归于失败、国家全面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注释:
    ①②[法]艾伦斯坦:《斯大林现象史》,时事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
    ③《列宁全集》第33卷,第46页。
    ④[德]迈纳斯:《苏联的社会变革》,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6页。
    ⑤迈纳斯:前引书,第7页。
    ⑥《苏联历史问题》1982年第4期,第54页。
    ⑦《列宁选集》第4卷,第664页。
    ⑧⑨《列宁全集》第33卷,第380页;第32卷,第397页。
    ⑩《列宁选集》第4卷,第664页。
    (11)《苏联东欧问题译丛》1989年第3期,第27页。
    (12)《苏联东欧问题译丛》1989年第3期,第32页。
    (13)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21—1925年的苏联国民经济》,1960年俄文版,第239页。
    (14)见《世界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5期,第58页。
    (15)《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139页。
    (16)见《世界史研究动态》1989年第5期,第5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