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的近东政策(2)
二、圣地之争与战争危机 不过尼古拉一世估计错了。50年代初,法国也在瓜分土耳其问题上反对俄国。主要表现在所谓“圣地保护权”问题上,圣地是指耶稣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稣诞生地伯利恒教堂。基督教的两大支派:罗马天主教和希腊正教的僧侣一向共管圣地。每年前来朝圣的天主教徒和正教教徒常为掌管圣地的僧侣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土耳其征服西亚以后,法国于1740年同土耳其签订《特惠条例》,以圣地的天主教保护者自居。1774年俄士缔结库楚克一凯纳吉条约,亦规定俄国为圣地正教的保护者。18世纪下半叶以来,正教僧侣在圣地占有优势,朝圣的正教教徒也比天主教徒为多。由于谁掌握圣地实权,谁的经济收益就增加,因此天主教僧侣和正教僧侣常为争夺圣地管辖权发生争吵,而在这些争吵的背后则是法俄矛盾的尖锐化。 圣地问题的纠纷,成了法国外交战略的组成部分。法皇路易·波拿巴积极干预近东事件,其目的是:“保住动摇不稳的皇帝宝座;争取天主教的更大支持,取代沙皇作为欧洲政治体系的中心;消除1812年法军在莫斯科惨败的回忆;拆散神圣同盟和废除1815年的各项条约。”⑤法国的外交大臣说得好:“关于圣地的问题以及一切和它有关的问题,对于法国都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整个这一招致许多麻烦的东方问题,只是帝国政府拆散大陆同盟的工具。这一同盟几乎在半个世纪内使法国陷于瘫痪,最后才出现了在强大的同盟中挑起不和的可能,拿破仑皇帝便紧紧抓住不放。”⑥1851年底,路易波拿巴借口维护条约权利,在圣地管辖权问题上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压力。土耳其政府被迫让步,于1852年2月照会法国大使, 宣布给予耶路撒冷天主教僧侣某些特权,但随后发给正教僧侣的诏谕中却加以否认。这样一来,两派僧侣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缓和,反而加剧了。 7月间,法国舰队游弋于苏丹属地的黎波里海岸附近,向土耳其施加军事压力。土耳其政府被迫于12月20日将耶稣诞生地伯利恒教堂的钥匙交给天主教僧侣掌管。但这一做法又引起俄国强烈不满。尼古拉一世企图抓住圣地管辖权的争执问题,乘机向土耳其扩张。俄国当时力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对土耳其境内的希腊正教徒实行保护制度,二是控制黑海两海峡。这说明,俄国正在继续实行其一个多世纪以来瓜分土耳其的政策。 圣地之争恶化了局势。1853年1月,俄军15万开进比萨拉比亚, 部署于普鲁特河左岸,形势顿时紧张起来。沙皇随即派缅希科夫为特使,前往土耳其进行讹诈。沙皇在给缅希科夫的训令中指出,俄国已经作好战争准备,“土耳其帝国一经与我国武装力量发生严重冲突,就不可避免地要灭亡。”⑦ 2月28日,缅希科夫乘坐军舰耀武扬威地到达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政府以特别隆重的仪式欢迎这位特使,态度傲慢的缅希科夫宣称,他不愿同外交大臣富爱德打交道,因为富爱德在圣地问题上袒护法国。土耳其政府屈服于缅希科夫的压力,被迫宣布任命符合俄国心意的里法德为外交大臣。在谈判中缅希科夫提出两点要求:一、恢复正教僧侣对圣地的管辖权。二、签订俄土条约,确认俄国对土耳其境内正教教徒的保护权。俄国在比萨拉比亚集结兵力的消息和缅希科夫的肆意讹诈,使得惊惶不安的苏丹连忙向英法两国通报情况,恳求援助。 英法两国决心同俄国对抗下去。当俄军开进比萨拉比亚和缅希科夫在君士坦丁堡大施淫威之时,战争的火药味使它们大为亢奋。3月间,路易·波拿巴便命令土伦舰队开进爱琴海的萨拉主米斯。接着,英国舰队奉命驶往该处与法国舰队会合,监视俄军动向。两国支持土耳其政府采取强硬的外交方针。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斯特拉特福德劝告土耳其把俄国的两项要求分开谈判。在圣地争论问题上,满足俄国人的请求,使希腊正教的权利得以恢复。至于缔约保证沙皇永远享有对圣地教徒的保护权,则予以拒绝。5月5日,土耳其政府表示在圣地问题上作出让步,使法俄双方都感到满意。但缅希科夫由于在正教徒保护问题上没有达到目的,便气势汹汹地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限期5日内签订关于正教保护权的条约。土耳其依仗英法势力,坚拒俄国的无理要求。5月21日,缅希科夫宣布俄国与土耳其断绝外交关系,悻悻然离开君士坦丁堡回国。与此同时,俄国外交大臣谢尔罗德照会土耳其理查德帕夏,声称:“如果土耳其政府在一周内不履行俄国的要求,俄国皇帝决定命令他的军队占领多瑙河诸公国。” 6月4日土耳其苏丹颁布敕令,宣布保障基督教会和东正教会的豁免和特权,7月3日,俄国出兵侵占两公国。尼古拉一世错误地认为,英国不会反对瓜分土耳其,法国虽然反对,但没有英国的配合不会公开援土抗俄,即使发生英法干涉的战争,奥地利和普鲁士也会支持俄国。它们将在西部莱茵河畔牵制法国,使它不能集中力量于东方,从而使战争局限于俄土两国之间,定能稳操胜券。可是事实完全相反,当土耳其、苏丹向各国发出抗仪俄国侵略的照会时,对俄国的强硬行动感到震惊的欧洲各国立即作出了反应。7月6日,奥皇派专使赴彼得堡,敦促沙皇约束自己的军事行动。沙皇从他的“神圣同盟”伙伴那里也得不到支持,感到非常意外。 接着7月24日,又由奥国外交大臣出面,在维也纳召开英法普奥等国代表会议,俄国借口没有奉命,拒绝出席。28日会议公布了四国照会,即“维也纳照会”,这个照会采取了避开矛盾,维持现状的态度。它建议苏丹政府重申“对凯纳吉条约和阿得里亚那堡条约有关保护基督教条款的文字和精神信守不渝”,但没有提出俄国从多瑙河两公国撤军。俄国看到它可以解释为沙皇有保护基督教的权利,便改变初衷,同意照会。土耳其政府却反对这个照会,要求俄国首先撤退入侵多瑙河两公国的军队,并将照会词句修改为苏丹政府重申,“由土耳其政府保护基督教的条款信守不渝”。这就是说,保护基督教是土耳其的主权。沙皇立即声明,他不能接受苏丹的要求和修改意见。俄土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了。 苏丹政府的严正立场得到土耳其人民的积极支持,君士坦丁堡群情激昂,举行游行示威。10月4日,斯特拉特福德以保护英国侨民为名, 受命把英国舰队从贝斯卡湾调往君士坦丁堡。10月5日土耳其政府要求俄军在15天之内撤出多瑙河两公国。沙皇没有答复,土耳其政府便于10月23日向俄国宣战。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