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的近东政策(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黄鸿钊 参加讨论

关于英国在和会中的要求,布隆诺夫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不恢复阿兰群岛已被战争推毁的军事设施,对此,法国将表示支持。
    2、要求俄国把在亚洲占领的卡尔斯及其毗邻地区归还土耳其, 法国的态度也是如此。
    3、继续支持战争期间起来反抗俄国的切尔卡什人。法国不会表示支持, 同时估计英国对此也不会坚持。
    4、反对俄国舰队在黑海出现。
    5、支持奥地利在比萨拉比亚疆界问题上的要求, 以换取奥地利在亚洲问题上支持英国。
    关于奥地利的图谋,主要是迫使俄国在多瑙河诸公国问题上让步。但是俄国和法国都轻蔑地认为,奥地利是第二流国家,它不拥有交战国的权利,也不善于实现中间国的权利,俄国人说:“它不再是我们的朋友,同时也不再是我们敌人的公开盟友。”在欧洲列强中,它得不到信任,也得不到重视,它的处境是不妙的。
    俄法两国代表还商讨了和会的程序,瓦利夫斯基告诉俄国人说,英法奥三国主张谈判分两个阶段,即:首先由俄国把卡尔斯归还土耳其,作为签订预备条约的条件,达成和平协议,停止战争,然后交战双方再议订最终的和约。布隆诺夫极力反对这种分阶段谈判的做法。因为如果和会一开始就把卡尔斯交还,则以后谈判时,俄国手中没有了筹码,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布隆诺夫主张交还卡尔斯与签订最终和约同时解决。最后,法国外交大臣同意把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签订停火协议书之后,立即着手议订最终和约。
    布隆诺夫的报告指出,这次和会的形势可能会对俄国有利,因为有会议的主持者法国的同情和支持,俄国不应在会议上让步。他建议首席代表奥尔洛夫设法争取拿破仑三世出面向英奥代表施加影响,限制他们的要求,他认为,只要拿破仑三世这样做了,俄国就会得到有利的结局。(12)
    俄国外交部接到布隆诺夫的报告后,即由涅谢尔罗捷于2月29日致电奥尔洛夫,向他指出,英奥两国已经协调一致,采取共同立场,但法国的立场与他们有区别,因此求助拿破仑三世居间调停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并指示他对抗英国的两项要求。在阿兰群岛问题上,只同意由俄国与两个海上强国交换照会和声明,如果各国坚持写进条约,则要将其写得缓和一些,不要看出是一项要求,而看作是俄国政府自愿放弃在阿兰群岛恢复工事,各国表示欢迎。至于把卡尔斯归还土耳其问题,涅谢尔罗捷认为,英国的目的是要获得贸易优惠和不得在黑海沿岸这一地区修复要塞工事,以保证土耳其边界安全,俄国应竭尽全力或予以拒绝,或力求在条约中写得缓和一些。(13)
    奥尔洛夫2月21日到达巴黎,第二天与法国外交大臣瓦利夫斯基会晤, 第三天到杜尔里宫觐见拿破仑三世,并举行会谈,奥尔洛夫就上次谈判的问题发表了看法,一、多瑙河河口自由通航,任何沿岸国家不得在那里设置防御工事。为此,俄国同意拆除伊兹马伊尔和基利亚一涅瓦的防御工事,但土耳其也要拆除马奇那、图尔恰和伊萨克恰的工事。二、黑海将宣布为中立区。三、摩尔达维亚和比萨拉比亚之间的边界线只有在经过慎重讨论和普遍同意后才可确定。如果俄国放弃卡尔斯和帕夏辖区,则盟国方面亦应放弃拟议中的比萨拉比亚边界线,同意其现有边界保持不变。
    最后奥尔洛夫请求拿破仑三世支持他的建议,使和会顺利缔结有利于俄国的最终和约。拿破仑三世表示愿意促进和谈,但也暗示俄国要支持修改维也纳条约,并希望俄国为改善“不幸的意大利”的处境,做些实事,同时放松对波兰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迫害。
    2月28日,奥尔洛夫又趁出席杜尔里宫宴会的时机,再次与拿破仑三世会晤,这一次皇帝告诉他,俄国用放弃卡尔斯来换取比萨拉比亚边界问题上的让步,法国是同意的,但是英奥两国强烈反对,由于法国不愿与自己的盟国闹翻,因此他将小心谨慎地处理这些问题,他将亲自研究一切困难之点,然后下令大臣去支持俄国。(14)
    法俄的会谈就改善两国关系达成了谅解,并对和会的谈判相互配合取得了默契,于是法国在和会中对处置俄国问题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对英国的过分要索支吾搪塞,模棱两可,不愿为英国火中取栗,用继续战争来胁迫俄国作更大的让步。在法国的配合下,俄国人拒绝了英国提出的一些要求(如亚速海中立问题),又使奥地利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要求遭到失败。以致奥地利一无所获,愤然退出和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