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3月11日,和会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谈判, 由于俄国同意放弃卡尔斯和所占领的亚洲其它领土,换来了英法奥在其它条款中作出某些符合俄国意愿的让步,同时英法等国声明,必须保持土耳其帝国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黑海中立化问题,关闭两海峡问题,以及多瑙河自由通航问题等--达成了协议,根据这些协议,瓦利夫斯基负责起草了和会草约,由与会各国代表草签。 3月14日以后,和会进入第二阶段,即一方面继续谈判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比萨拉比亚边界线问题,多瑙河两公国的联合问题,俄土两国在黑海的海军力量问题,塞尔维亚的自治权利问题等等,并逐条讨论和通过和约的条款。 3月15日起谈判比萨拉比亚边界线问题时,英奥强烈反对俄国提出的方案, 争论激烈,奥尔洛夫只好再次按照俄国所提出的第三种方案达成了协议。拿破仑三世的友好表示使亚历山大二世大为感动。沙皇认为“促使他(拿破仑三世)坚定地控制恢复和平事业的一个原因,是期望和俄国确定比较亲密的关系”。目的是“修改维也纳和约的某些侮辱法国和拿破仑家庭的特殊条款。”于是,沙皇决定指示奥尔洛夫向法国政府正式声明,俄国决定支持法国修改维也纳和约某些条款的要求,以报答拿破仑三世对俄国的友谊。(15) 3月30日,和会一致通过《巴黎和约》。主要内容如下:列强共同保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土耳其苏丹答应不分种族和教派改善其人民的状况,包括对信奉基督教的臣民也采取宽宏大量的态度;列强则保证不干涉土耳其的内政,不干预苏丹和他的臣民的关系;俄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而把多瑙河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给摩尔达维亚,把卡尔斯退还土耳其,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东正教教徒的保护;摩尔达维亚和拉瓦几亚仍然属于土耳其苏丹,但由列强共同保护;黑海中立化,它的水域和港口对各国商船开放,但禁止军舰通行,并禁止在沿岸建立军火工厂;阿兰群岛中立化;多瑙河自由通航;恢复俄土两国战前的边界线等等。(16)鉴于俄国在军事上已经失败,这个和约可以说是非常温和的,不过对于一向习惯于掠夺他国的国家来说已经相当苛刻了。因为这些条款不但禁止通航海峡,而且不得在黑海沿岸保持军舰和军事工厂。从此以后,海峡问题成了俄国外交决策中的重要问题。 不但如此,俄国还被迫放弃了对塞尔维亚和多瑙河两公国的保护权, 并且把1812年夺取的南比萨拉比亚归还摩尔达维亚,使得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侵略势力遭到挫折。 俄国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霸气十足的扩张政策超越了其国家实力水平,而经过了工业革命的英法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已同俄国拉大了距离的结果。这一失败不仅表明俄国近东政策遭到严重挫折,而且实际上丧失了它一度享有的欧洲霸权。此后一段时间内,俄国被迫把对外政策的目标转向亚洲和远东。50-70年代法国取代了俄国,在欧洲事务中起着支配作用。 注释: ①王绳祖编:《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页。 ②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上册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72页 ③休里维茨编:《中近东外交文件集》1956年普林斯顿第一卷第136-138页(Diplomacy in the Neas and Middle East, A Documentrory Record 1535-1914.Princeton 1956. v.1 p136-138) ④同上第一卷第138-141页 ⑤F·W·雷德韦:《克里米亚战争和法英同盟》剑桥1923年版第356页 ⑥波将金:《外交史》三联书店1979年第1卷第819-820页 ⑦同上第1卷第821页 ⑧《大不列颠:对外政策和帝国的扩张历史文件集》纽约1971年第3卷第2381-2382页(Great Britain: Foreign Policy and Span of Empire, 1699-1971, Newyork 1971,v.3 p. 2381-2382) ⑨波将金:《外交史》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卷第844-845页 ⑩《关于1856年巴黎和约史》《红档》1936年第2卷第13-14页 (11)《涅谢尔罗捷给巴黎和会首席代表阿·费·奥尔洛夫伯爵的指令》(1956年2月11日)《红档》1936年第2卷第15-17页 (12)《布隆诺夫致涅谢尔罗捷电》(1856年2月19日)《红档》1936年第2卷第19-23页 (13)《涅谢尔罗捷致奥尔洛夫伯爵电》(1856年2月29日)《红档》1936年第2卷第23-27页 (14)《奥尔洛夫伯爵致涅谢尔罗捷电》(1856年3月2日)《红档》1936年第2卷第27-30页 (15)《涅谢尔罗捷致奥尔洛夫伯爵电》(1856年3月5日)《红档》1936年第2卷第43页 (16)《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第107-10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