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的近东政策(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黄鸿钊 参加讨论

三、战争期间俄国外交的孤立
    俄土战争爆发后,不仅英法两国一开始就支持土耳其抵抗俄国,1848年曾经得到俄国帮助镇压匈牙利革命的奥地利也和普鲁士一起反对俄国入侵巴尔干,还有撒丁王国不久亦加入反对俄国的行列。因此,从战争一开始俄国就面对主要欧洲强国的联合阵线孤军作战,没有同盟者。战争开始时,英法等国按兵不动,形成俄土两军对战的局面。但11月间,土耳其在锡诺普海战的失败,却促使英法两国停止观望,立即参战。1854年1月3日,英法舰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开进黑海。两国的舰队司令通知俄国当局说,他们负有保护土耳其的任务。俄国大为震惊。尼古拉一世立刻训令驻巴黎和伦敦大使,分别质询法英两国通知的确切含义。1月29日, 路易·波拿巴在法国政府机关报《通报》上发表致尼古拉一世的公开信,声称:“锡诺普的炮声侮辱了法英两国的荣誉。”他向沙皇指出一条最后的出路:俄军从多瑙河两公国撤退,法英舰队撤离黑海,然后俄土两国举行和平谈判。法国采取发表公开信的做法,其用意是在参战前摆出一副和平姿态,而把全部战争责任归咎于对方。2月9日,尼古接一世仿效法国的做法,也在外交部机关报《圣彼得堡报》发表致波拿巴的复信。信中拒绝了法国的要求,并为锡诺普海战和占领两公国辩护。这就排除了和平解决的可能性。接着俄国宣布同法国断绝外交关系。2月27日, 克拉伦敦代表英国政府通知俄国外交大臣涅谢尔罗捷说:大不列颠政府已经竭尽一切商讨的努力,现在不得不向俄国呼吁,要求俄国在4月30 日以前完全撤出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英国政府的要求遭到俄国的拒绝。于是3月12日,英法土三国缔结军事同盟,“决心保卫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27日,英法政府对俄国宣战。1855年1月10日,撒丁亦加入英法土阵营。从此,俄土战争遂演变为有5个国家卷入的国际战争。
    此后,交战双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于维也纳。英法两国竭力争取奥地利反对俄国,而俄国则力求得到奥地利的同情和支持。奥地利处在夹缝之中,既不想与沙皇决裂,也不愿触怒拿破仑三世。不过由于俄奥之间在巴尔干问题上存在矛盾,这种中立局面是难以长久维持的。
    俄国占领两公国后,又于1854年3月23日渡过多瑙河,突破土军防御, 占领伊萨克恰和土尔恰。俄军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行动遭到奥地利的强烈反对。奥地利以巴尔干为其势力范围,俄军侵占两公国和控制多瑙河口,使其失去对多瑙河动脉的利用,在贸易上大受损失。奥地利为自身利益计,不惜同俄国翻脸。1854年1月,尼古拉一世派奥尔洛夫亲王到维也纳游说,但约瑟夫皇帝坚持俄军撤出两公国。随后,奥地利陈兵8万于两公国边境,威胁俄军后方,4月9日,英法普奥共同约定,不许单独调停俄土冲突。4月20日,普奥签订条约,互相保证对方领土安全。 普鲁士明确支持奥地利关于俄国撤军的要求,如果俄军越过巴尔干山脉,威胁君士坦丁堡时,他们将共同对俄作战。6月3日,奥地利向俄国发出照会,强烈要求俄军从两公国撤走,并不得越过巴尔干山脉。6月14日奥土缔结条约。 奥地利答应帮助土耳其把俄军赶出两公国,土耳其同意奥地利占领两公国至战争结束为止。与此同时,英法两国也于6月24日派遣联合舰队运兵5万在瓦尔纳登陆,并进军多布罗加。奥军从背后威胁和英法军队从侧翼包围,使俄军无法应付,陷入困境。6月23日俄军开始撤回多瑙河左岸地区。8月5日又从两公国撤退,回到普鲁特河左岸地区。奥军随即于同月22日根据奥土条约加以占领。从此俄奥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一直延续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奥地利在表面上仍保持中立,没有正式对俄军宣战,这样奥军进驻两公国实际上把交战双方的军队在陆地上分隔开来,使俄英法土都不能把巴尔干作为战场。这种军事形势对英法土方面是有利的。
    俄军在巴尔干撤退后,英法土在瓦尔纳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乘胜前进,攻打克里米亚半岛,消灭俄国黑海舰队,占领其海军主要基地塞瓦斯托波尔,以阻挡俄国南下的势头。英法在军事上打击俄国的同时,又策划制订削弱俄国的政策。英国企图使瑞典、奥地利、普鲁士、土耳其、撒丁王国以及波兰起义者获得利益,以便扩大反俄同盟。它计划将阿兰群岛和芬兰归还瑞典;波罗的海沿岸割给普鲁士;恢复波兰王国;让奥地利获得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以及多瑙河河口的统治权;但要将其统治下的伦巴底和威尼斯划归撤丁王国;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划归土耳其;其中高加索的一部分组成土耳其的附属国。继英国之后,法国也提出了它的反俄政策。1854年7月18日,拿破仑三世拟定《四项条款》,通告奥、普、英三国, 并以四国名义于8月8日向沙皇提出。这四项条款内容大致如下:(一)多瑙河两公国由英、法、俄、奥、普五国共同保护,现时暂由奥军占领;(二)上述五国为苏丹全体基督教臣民的集体保护人;(三)上述五国共同享有多瑙河之口的最高监视权及控制权;(四)彻底修订1841年各国与土耳其签订的关于船只通过海峡的条约。英法两国的对俄政策存在很大分歧。从根本上说,拿破仑三世不愿意英国过分强大,俄国过分削弱。相反地,他认为俄军是牵制英国的一种均衡力量。所以一旦在战场上击败俄国之后,拿破仑三世便立即开始打击英国的反俄计划,并寻觅机会接近俄国。
    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接连失败,使妄自尊大的尼古拉一世完全陷于绝望, 于1855年3月2日服毒自杀。其子亚历山大二世即位。拿破仑三世闻讯,立即邀请俄国外交大臣涅谢尔罗捷的女婿、萨克森公使冯·齐巴克进宫,表示了哀悼之意。俄国政府抓住这个机会,让齐巴克向拿破仑三世转达亚历山大二世的谢意。两个交战国这种异乎寻常的亲善外交行动,成为法俄进一步和解的契机。塞瓦斯托波尔陷落之后,法国对英国打击俄国的计划更为冷淡。拿破仑三世急切期待以《四项条款》作为基础开始和谈。10月间法俄代表开始在巴黎秘密谈判。
    法俄接近的外交动向使奥地利深感不安。担心法俄两国真正和解并建立同盟。对奥地利造成威胁。因此,当奥皇弗兰茨·约瑟夫获知拿破仑三世想同亚历山大二世缔约的消息后,为了争取外交上的主动,便命外交大臣布沃尔向拿破仑三世表示,奥地利决定发出最后通牒,迫使俄国同意和谈。1855年11月14日,奥、法、英三国代表在维也纳开会签署了一份在东方问题上协调行动的备忘录。其中第一款规定,由奥地利负责向俄国提出最后通牒条款,并以这些条款作为未来和平谈判的基础。同时又确定邀请普鲁士参加联合行动。首先由普鲁士召回驻彼得堡大使,然后与三国相配合,向俄国施加外交压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