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盐铁论·论功》。 (14)《史记·匈奴传》。 (15)(16)《历史》Ⅳ,113、78。 (17)《历史》Ⅰ,216。 (18)(19)《汉书·匈奴传》。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4页。 (21)《汉书·西域传》。 (22)《汉书·陈汤传》。 (23)《历史》Ⅳ,71。 (24)《历史》Ⅳ,71。 (25)A·N·蒙盖特:《苏联考古学》,中译本,第123页。 (26)《后汉书·耿秉传》。 (27)转引自玛恩辰—海尔芬:《匈人的世界》,伦敦1973年版,第272页。 (28)(30)《汉书·匈奴传》。 (29)(33)《历史》Ⅳ,216、216。 (31)(32)《历史》Ⅳ,62、62。 (34)《汉书·匈奴传》。 (35)(39)《历史》Ⅳ,68,69;131,132。 (36)(37)《匈人的世界》,第268、269页。 (38)科斯敏斯基等:《中世纪史》,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5页;《剑桥中世纪史》,第1卷,伦敦1975年版,第359页。 (40)《历史》Ⅳ,5。 (41)《吕思勉读史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1页。 (42)Е·И·冠恰诺夫:《“游牧民族在中亚文明中的作用”国际讨论会》,译文见《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1982年第46辑。 (43)《元史译文证补》卷27上。 (44)《罗马帝国衰亡史》第2卷,第432页。 (45)《后汉书·南匈奴传》。 (46)《续后汉书》卷79上。 (4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6页。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3—11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