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跨世纪的外交热点(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 陈传金 参加讨论

保加利亚请求俄国沙皇进行仲裁,而俄皇却回避了。俄国不仅不再担心巴尔干同盟的解体,反而乐意看到同盟内部的纷争。塞尔维亚和希腊也十分渴望通过战争打掉他们所认为的“保加利亚人的傲气”。保加利亚没有摸清俄、塞、希等国的底数,便冒然于1913年6月29日向马其顿的塞尔维亚和希腊的军队发动突然袭击,它以为这样做就会促使沙皇作出仲裁,结果却引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战争开始后,黑山和罗马尼亚站在塞希一方参战,土耳其为了夺回部分失地也乘机反攻。保加利亚遭到塞、希、黑、罗、土五国的围攻,很快战败求和。8月10日,保加利亚与塞、希、黑、罗在布加勒斯特签订和约,塞尔维亚获得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地区,希腊得到了包括萨洛尼卡在内的马其顿南部和色雷斯西部,罗马尼亚得到了南多布罗加,黑山的领土也有所扩充。9月26日,保加利亚又同土耳其签订和约, 土耳其收回了色雷斯东部和亚得里亚那堡。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各国间为争夺领土而发生的一次王朝战争,这次战争进一步加深了巴尔干各国的分裂和对立,引起了巴尔干各国的重新组合。原来反土的巴尔干同盟一分为二,出现了两个相互对立的小型集团:一方是塞尔维亚、希腊、黑山和罗马尼亚,另一方是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而在这两个小型集团的背后则分别站着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三国协约和中欧同盟。巴尔干国家的民族主义加上欧洲列强的帝国主义,这就使巴尔干的局势更具有爆炸性。
    巴尔干战争后,塞尔维亚并不以得到马其顿大部分领土为满足,它还想占领阿尔巴尼亚北部,夺取亚得里亚海出海口。由于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相互敌视,阿塞边境时有冲突发生。1913年10月中旬,塞尔维亚在俄国的支持下,借口受到阿尔巴尼亚的攻击,出兵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的部分领土,声称在阿尔巴尼亚恢复“秩序”前决不撤出。奥匈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在得到德国支持后,于10月17日对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限它立即从阿尔巴尼亚撤兵,否则就是战争。塞尔维亚与俄国会商后,被迫再次退让,忍辱地接受了奥匈的最后通牒,这次奥塞冲突,使两国关系更加恶化,为日后的更大冲突埋下了祸根。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东方问题的终结
    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演习,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是两次巴尔干战争的继续,因此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第三次巴尔干战争。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 这一事件完全是由奥塞间长期的仇恨和对立而引起的。奥匈对两次巴尔干战争后的新形势相当敏感,它认为版图扩大了的塞尔维亚对它国内的稳定是一种威胁。塞尔维亚的大斯拉夫主义者在使居住在土耳其境内的斯拉夫人获得解放后,又把注意力转向那些生活在“哈布斯堡压迫下”的斯拉夫人,尤其是波黑地区的斯拉夫人。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公开鼓动瓦解奥匈帝国。当时,奥匈帝国确已开始取代土耳其成为“欧洲病夫”,但维也纳的政治家们为了表明这个古老的君主国仍有活力,竭力鼓吹建立一个“奥地利—匈牙利—斯拉夫”三元君主国来代替原来的奥匈二元君主国。他们认为建立这样一个由哈布斯堡君主统治的自治而繁荣的斯拉夫国家,不仅可能稳住帝国境内的斯拉夫人,而且可能会比小而穷的塞尔维亚或黑山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种“可能”正是多年来一直在帝国境内进行鼓动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所深感畏惧的。在这些大塞尔维亚主义鼓动者看来,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是“三元君主国”的热烈鼓吹者,除掉他,也许不但可以消除建立三元君主国的恶梦,而且几乎可以肯定会导致奥匈在波黑地区实行高压政策,这样只会加剧塞尔维亚族的不满情绪,使他们渴望与新近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获得殊荣的塞尔维亚国家联合起来。⑨于是,他们就利用斐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视察的机会,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这一事件对于奥匈帝国的好战派来说,无异于战神赐予的一个意外的礼物。他们早就把塞尔维亚看作是一颗长在君主国一侧的毒瘤,时刻都想寻找一个借口,彻底除掉它。奥匈军队总参谋长康拉德说:“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奥匈必须打这一仗”⑩。因此,在1914年7月, 奥匈多数领导人都决心利用这一事件进行一场讨伐塞尔维亚的战争。7月28日,奥匈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由于欧洲列强纷纷卷入, 奥塞之间的局部冲突,很快就变成了一场全面的欧洲大战。
    大战开战不久,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就逐渐明朗:土耳其和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对协约国作战,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希腊则加入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起初,同盟国在巴尔干战线处于优势。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参战后,保军和德奥联军南北夹攻塞尔维亚,11月初,塞尔维亚全境陷落。不久,奥军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和黑山。1916年8月罗马尼亚对奥匈宣战后,同盟国军队又占领了罗马尼亚的大部分国土。这样,除了希腊以外的整个巴尔干半岛都成了同盟国的天下。到了第二年,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协约国的变化。当年6月,希腊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英法自1915 年以来在马其顿地区开辟的萨洛尼卡战线,因希腊的参战而得到加强。1917年,协约国在这条战线上集结了70万兵力,给同盟国军队造成了严重威胁。
    1918年是大战的最后一年,战争的主动权逐步转到了协约国手里。协约国在西线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同时,也在巴尔干战线展开了反攻。9月15日, 协约国军在萨洛尼卡突破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军队防线,同盟国土崩瓦解,保(9月30日)、土(10月30日)、奥(11月3日)、德(11月11日)相继败降。 大战以协约国的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
    1919年1月18日,解决战后世界问题的和会在巴黎召开。根据协约国与奥、保、匈、土缔结的一系列东方和约,瓜分了土耳其帝国的“遗产”,确立了战后巴尔干半岛的新秩序。
    首先是1919年9月10日与奥地利签订的《圣日尔曼和约》。根据和约, 奥匈帝国解体;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独立;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割让给南斯拉夫;阜姆为自由港;布科维那给了罗马尼亚,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给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里雅斯特、伊斯特里亚给了意大利。奥地利仅保有原来领土和人口的四分之一。
    其二是1919年11月27日与保加利亚签订的《纳伊和约》。根据和约,保加利亚把南多布罗加割让给罗马尼亚;马其顿的一部分和蒂莫尔河下游地区割让给南斯拉夫;马其顿的另一部分和西色雷斯割让给希腊。保加利亚的领土和人口比战前略有减少,但失去了爱琴海上的出海口。
    其三是1920年6月4日与匈牙利签订的《特里亚农和约》。根据和约,匈利利将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和伏伊伏丁那割让给南斯拉夫;特兰西瓦尼亚和巴纳特东部割让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割让给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丧失了71%的领土和60%的人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