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前景(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齐世荣 参加讨论

注释:
    ①《看镜有感》,《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8页。
    ②洪业:《考利马窦的世界地图》,见《洪业论学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1页。
    ③D.C.Somervell对《历史研究》1—6卷所作的节本,于1946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1947年一年内又重印了4次。
    ④雷海宗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是《杜尔哥的政治思想》。他多年任教于清华大学,但在《清华学报》上发表的论文都是中国史方面的,在外国史方面只写过书评而已。
    ⑤陈翰笙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是《大国瓜分阿尔巴尼亚的阴谋》。本世纪30年代他担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和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期间,全力研究中国农村经济问题,并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
    ⑥解放前,刘、孔两位任教于清华大学,沈刚伯任教于中央大学。刘、沈两位均于1948年赴台湾任教,今日台湾许多著名史学家都出自他们的门下。
    ⑦周著《世界通史》于194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写作时间当然早于1949年。此书曾多次再版。
    ⑧王著《欧洲近代史》于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为《大学丛书》的一种。王绳祖生前曾对笔者说,他写此书时年仅28岁,“青年时颇有一股锐气”。
    ⑨陈衡哲:《西洋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26年初版,以后多次再版。本书是供新学制高级中学之用。
    ⑩杨人楩:《高中外国史》上、下册,北新书局1931、1934年初版,以后多次再版。
    (11)何炳松:《外国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初版,以后多次再版。本书也是供高级中学用的教科书。
    (12)张忠绂:《英日同盟》,新月书店1931年版。
    (13)田农:《西洋史表解》,1933年编者刊行本。
    (14)张铁生:《近代国际关系史》,三联书店1949年9月出版。本书于1948年7月定稿,故应属于萌芽时期的著作。
    (15)柯伯年:《美国手册》,中外出版社1949年8月出版。 本书编写始于1947年。
    (16)吴于廑:《世界史学科前景杂说》,见《内蒙古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17)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2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说:“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页)。
    (18)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世界历史”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世界史学科前景杂说》。
    (19)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世界历史”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世界史学科前景杂说》。
    (20)以上四文分别见《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第1期,《历史研究》1984年第1期,《世界历史》1987年第2期,《世界历史》1993年第1期。
    (21)《近代史》编的主编是刘祚昌、王觉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2)宋家珩:《枫叶的国度》,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郑寅达、费佩君:《澳大利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3)齐思和:《欧洲历史学的发展过程》,《文史哲》1962年第3期;吴于廑:《巴拉克劳的史学观点与对欧洲历史的末世感》,《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年第8期;耿淡如:《什么是史学史》,《学术月刊》1961年第10期;何兆武:《评波普尔和他的贫困》,见《历史主义的贫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张芝联:《漫谈当代法国史学与历史学家》,《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谭英华:《试论马考莱的史学》,《世界历史》1983年第1期;朱本源:《近两个世纪来西方史学发展的两大趋势》,《世界历史》1986年第10期;杨生茂:《试论威廉·阿·威廉斯的美国外交史学》,《世界历史》1980年第1、2期;丁则民:《“边疆学说”与美国对外扩展政策》,《世界历史》1980年第3、4期;庞卓恒:《唯物史观与西方史学的危机和变迁》,《世界历史》1984年第4期。
    (24)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7页。
    (25)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26)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金明绾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36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