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之一)(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戚其章 参加讨论

再就是1988年在安徽合肥市举行的“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当时会议的主办单位确定了这一中心议题,看来是用心良苦,从这方面评价李鸿章比较好谈,但实际上要回避经济以外的问题是很难的。会后编辑出版了《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一书,共收论文27篇,其中与甲午战争有关的论文占了一半以上。在中国近代史上,李鸿章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是极其复杂的人物,所以对他的争论也最大。生前死后,毁誉相随。正由于此,对李鸿章的研究为数可观。据粗略统计,近百年来陆续问世的李鸿章传记、回忆录、年谱及有关专著不下30部,分别用中、英、日、德、法、俄等国文字发表于报刊的论文、评论高达400余篇。进入80年代以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全盘否定的简单化做法逐渐少了,研究者更加注重实事求是,力求做到评价恰如其分。虽说如此,见仁见智总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从经济方面看,对他有肯定有否定,但基本上是倾向于肯定。许多论者认为,当时他所创办的近代工业具有积极或进步的历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潮流(注:参看张富强《建国以来李鸿章研究述评》,《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384、392页。)。所以,有论者称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和创建人”。但又指出:“令人遗憾的是,李鸿章放的中国近代化第一炮,恰恰没有放响,他又是中国近代化的失败者”。从军事方面看,对他的评价是臧否参半。他创建北洋海军,构筑海防工事,是为了防范外来侵略,尤其针对东邻日本,无疑是应该肯定的。而由于他的避战求和和指挥失当,又是他“最严重的误国大过”(注:姜铎:《略论李鸿章》,《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10、15页。)。从外交方面看,虽然对他也是有肯定有否定,但基本上是倾向于否定,自不待言。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李鸿章是误国还是卖国?李鸿章误国说由来已久。当年,张謇参奏李鸿章“主和误国”,即有“非特败战,并且败和”之语,最为人传诵(注:黄浚:《花随人圣盦摭忆》,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1984年,447-448页。)。其后,洪弃生撰《中东战纪》序,亦称:“清师之败,李鸿章有三误焉:一误于望和;二误于待和;三误于求和也……误国深矣!”(注:《中日战争》(续编)12册,378-380页。)那么,他有没有卖国的行为?具体地说,他是否真的接受了俄国人的巨额贿赂?或认为,俄国财政大臣维特(Count Sergius Witte)说李鸿章接受了贿赂,“但没有其他实证材料,只有俄方的孤证,没有旁证……如果维特所说属实的话,那就很难洗清李鸿章的卖国罪责。”(注:《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4页。)也有论者指出:“俄国档案中有着清楚的记载,但是善良的人们仍然不敢相信那是事实。”(注:孔祥吉:《胶州湾危机与维新运动的兴起》,《历史研究》1998年5期。)从俄国文献看,此事既见于《维特伯爵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6)第四章《我与李鸿章的交涉》,又见于《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三联书店,1957)第四篇《关于收买中国大臣李鸿章和张荫桓的电稿》,恐怕很难说是孤证。何况后者多次记述此事,对贿赂过程有着详细的交代,试看俄国驻北京官员寄回莫斯科的两则密电;其一称:“昨晚极秘密地将李鸿章请来我处,通过璞科第告他,如果和我国成立借款……当酬他银五十万两,作为他在办理此事时必需的秘密开支,李鸿章同意竭力协助;假使我国能按十足数借款,他保证大致可以成功。”其二称:“今天我付给李鸿章五十万两(按北京习惯所用市平银重量),计值四十八万六千五百万两(按银行所用公砝两重量折算);李鸿章甚为满意。”(注:《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204-205、209-210页。)这些密电不可能是虚构的。可见李鸿章这个人物确实太复杂了,今后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