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它所经历的过程具有非常普遍的意义。研究英国城市化史不仅有助于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而且对于正在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其中包括我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仅就英国城市化产生的历史条件、英国近代城市的类型以及城市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社会后果等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工业革命开始以前,英国城市的数量还不多,多数城市规模很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所以,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 在罗马统治英国的时期,伦敦、约克、切斯特、温切斯特等古老城市就产生了。11世纪被诺曼人征服以后,英格兰和威尔士有城镇100余座。经过500 年以后,即1600年前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镇数大约为810座,其中最大的城市是伦敦,人口约25万。伦敦作为全国的行政和经济中心,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居全国之冠。除伦敦以外,1000人以上的城市有5座,它们是诺里奇、约克、布里斯托尔、纽卡斯尔和埃克塞特。5000至10000人的城市约10个,3000至5000人的城市约30个,其余小城镇人口多在2000人以下,有的甚至不足1000人①。根据迪恩和科尔的估计,1700年住在50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约占大不列颠总人口的13%,工业革命前夕,这一比例上升到15-16%②。半个世纪仅增长了2到3个百分点。这样的发展速度虽比以往历史时期快,但与19世纪比较,却相形见绌。 工业化以前城市发展缓慢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那时工业还处于手工劳动阶段,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工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较小,手工业广泛地分布在农村,城镇只集中了部分手工工业,它们或加工农村生产的半成品,或生产供上层社会消费的奢侈品。除手工工业外,城市一般都是商业、行政和司法中心、教堂所在地、土地贵族和地方乡绅消暇和享乐的地方。 到了中世纪晚期,城市虽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祥地,但是仍带有封建关系的深刻烙印。一些古老城市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到保守、封闭的行会制度对外来人的严格限制,城市自治制度排斥新兴利益集团,迫使部分手工业者为逃避行规的束缚和城里的各种捐税,纷纷迁出城市。因而使其中的一些城市慢慢地衰落了。约克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在中世纪时曾是英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到15世纪,毛纺织业便逐渐向利兹、哈利法克斯和威克菲尔德转移。有一段时间约克城是同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国家进行贸易的重要城市,后来也被东海岸的赫尔取代了。这座显赫一时的古城变成了上层阶级的消费中心。当然,它作为地方行政中心和大主教堂所在地,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在英国,许多古老城市都经历了类似约克城的相对衰落过程。 除伦敦等大城市外,多数城镇只是地区性商业中心,其辐射面仅及周围的农村。在交通运输条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城市之间处于相互隔绝状态,人员的交往和物资的交流非常困难。许多中小城镇的建筑多为本质结构或石墙瓦顶,周围是货栈、旅馆、酒店、手工作坊和住房。城里教堂的钟声响彻每一个角落,告诉人们做礼拜、劳作和歇息的时间。有些居民还兼营农业,种植蔬菜和粮食,喂养畜禽。整个看来,城镇对乡村的依赖性很大,手工业所需的原料大部分靠农村提供,生产的多余产品也销往周围的农村。一周一次的集市贸易是实现商品交换的主要手段。城市居民由于居住集中,火灾时有发生;卫生条件又差,瘟疫经常流行。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向城市迁徙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受到一定限制。所有这些,都大大地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16至17世纪,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商品化程度。据估计,英国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从1520年的76%下降至1801年的36%,农业劳动生产率大约提高了60%至100%③。1700年,一个农民只能养活1.7人,而到1800年便能养活2.5人④。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发展使农民摆脱了在经济上和法律上被束缚于土地的状况,大量农村人口转入第二、第三产业已成为可能。农业的发展为迅速发展的城市提供了愈来愈多的食品、原材料和资金,并扩大了工业品的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