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村的变迁与现代化的启动(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史铭 徐浩 参加讨论

在其他一些问题上,我们期待着作者今后进一步开拓和研究。如作者正确指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但国内市场的扩大与之关系如何?农村种植业究竟有多大剩余量才能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此外,农村中的劳动力由单纯种植业向工副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那么究竟种植业和工副业劳动力各占多大比重适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现代化的起飞?在大规模圈地运动爆发以前,英国农村劳动力分布的数量关系如何?16-17世纪,因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变动,英国也未能避免过剩人口的盲目流动。当然过剩人口不完全等于流民,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研究过剩人口的吸收、安置的政策和途径,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再比如,人口、资源和生产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导致现代化能否顺利在农村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不能发展,发展来源于经济的盈余。前文已论及,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人口增长大大超过资源与生产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提高与劳动者个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同步。换句话说,生产的增长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对生活资料的需求。而英国却成功地摆脱了马尔萨斯的陷阱,实现了经济增长快于人口增长这一经济发展不可缺乏的条件。应该说,这个问题并非个别因素决定的。那么英国当时哪些条件对解决这一难题起了作用?中国何以缺少这些条件?另外,人口流动也是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人口流动包括地域间的横向流动和阶层间的纵向流动两个方面。作者谈的较多的是由乡村到城市、由老种植区到新垦区的地域间的横向流动,也涉及了自耕农上升为乡绅这类乡村内部阶层间的纵向流动,但对由城市向农村逆向横向流动和城乡间阶层的纵向流动重视不够。从英国一些城市档案可以看出,15和16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减少,从城市转移出去的劳动者主要去了农村。许多工匠在农村进一步建立手工作坊,城市商人资本也纷纷向农村转移,主要是向乡村工业渗透,支配了乡村的家庭工业和手工工场,并向新兴工业投资。这种转移促进了乡村工业的大发展,促使乡村工业从小商品性质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加速了乡村经济的商品经济化和资本主义化。此外,中世纪晚期英国城乡间阶层流动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农村间各阶层的流动。英国封建社会解体时期,城乡阶层也有很大流动性和模糊性。大多数乡绅具有城乡双重身份和地位。农村中的乡绅发家并非只限于农牧业,还得益于与城市相关的其他行业,他们的子弟往往被送往城市里寻找前途,成为专门家(如医师、律师、商人等)。城市中的许多专门家功成名就后又往往回到曾经养育过他们的农村,过起乡绅生活。所以,农村各阶层、城乡各阶层的交叉纵向流动,应共同构成英国中世晚期阶级关系变迁的内容。最后,英国中世家庭除作为生产和消费单位的经济职能外,还有无其他政治和社会的功用?其宗法血缘关系与中国相比有无差别?家庭同农村基层组织的关系怎样?该项研究可以进一步回答英国劳动者个人力量发展的政治空间与环境是否较中国农民优越的问题。
    最后,在结束这篇文章时,我们还想顺便提出一个久已萦回于我们脑际的问题,即如何开展英国中世纪社会史的研究。在这方面,《现代化第一基石》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当然,我们所说的社会史,不是过去那种只限于研究底层群众各方面生活片断的历史,而是一种把底层群众历史和社会结构变迁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结合起来研究的社会史。这样的社会史不仅会使我们的历史研究变得更加丰富,而且还会使历史的解释更科学、更接近历史的真实。
    注释:
    ①赵文洪:《国内关于西欧从封建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载《世界历史研究动态》1991年第11期。
    ②何顺果:《市场在西欧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85页。
    ④N·S·B·格拉斯:《英国谷物市场的演进》,哈佛1926年版,第32-64、110-111页。
    ⑤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3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363页。
    ⑥施脱克马尔:《十六世纪英国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0页。
    ⑦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⑧R·H·陶内:《十六世纪农业问题》,伦敦1912年版,第23页。
    ⑨参阅塔塔里诺娃著《英国史纲》,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15-16页。
    ⑩F·J·费希尔编《托马斯·威尔逊的〈1600年的英国〉》,伦敦1936年版,第23页。
    (11)转引自阿什利著《英国经济组织》,朗曼1928年版,第12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4-785页(190)注。
    (13)基思·赖特森:《英国近代早期的社会等级》,载王觉非主编《英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第200页。
    (14)罗伯特·布伦纳:《前工业欧洲农村的阶级结构和经济发展》,载《世界历史译丛》1980年第5期,第2页。
    (15)A·L·罗斯:《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国》,伦敦1951年版,第225页。
    (16)A·L·罗斯,前引书,第226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