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俄国历史证明,资产阶级囿于政治水平和阶级局限,不能担负起俄国民主革命和政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而最终被历史无情地抛弃。 俄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左右摇摆是历史和现实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表现在阶级构成复杂、政治自觉程度差、经济上依赖于政府等)导致了它的后天软弱(表现在政治主张保守、惧怕人民革命、政治上极端孤立等)。因此“处在两团烈火(专制制度和无产阶级)之间的资产阶级只能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立场和口号,只能见风使舵,时而稍微偏左,时而稍微偏右,老是在讨价还价,老是施展经纪人的本领。”(41)扮演了一个言辞上的巨人,行动中的侏儒的不光彩的角色。 特别是俄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品德上暴露出自私自利、背信弃义的恶劣本性。由于惧怕人民群众和暴力革命,资产阶级始终将无产阶级视为异己力量,在革命关键时刻,背叛人民大众,助长反革命势力。尤其是在推翻沙皇统治,掌握俄国政权后,不愿将民主革命推向深入,而是顽固坚持反动立场,公然与人民为敌,也就决定了俄国资产阶级及其政权最终被人民推翻的结局。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59页。 ②详论参阅拙文《俄国资产阶级的形成及特点》,载《求是学刊》1989年第4期。 ③《列宁全集》第8卷,第5页。 ④拉维雷切夫:《俄国革命前的国家和垄断》,(В·Я·Лаверынев,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монополия в дореволюнционной России),莫斯科1982年版,第89页。 ⑤《列宁选集》第1卷,第539页。 ⑥《列宁全集》第11卷,第212页。 ⑦⑧波克罗夫斯基:《俄国历史概要》下册,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577、601页。 ⑨里费申:《俄国经济中的垄断》,(Я·И·Лившин,Монополия в экономике России),莫斯科1961年版,第260页。 ⑩《俄国历史概要》,第601页。 (11)维特:《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卷,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442页。 (12)《列宁全集》第13卷,第103页。 (13)《列宁全集》第8卷,第5页。 (14)《列宁选集》第1卷,第614页。 (15)(16)《俄国历史概要》,第746、762页。 (17)《列宁全集》第21卷,第359页。 (18)《列宁选集》第1卷,第58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