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1941年前美国对日政策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外交学院学报》 欧亚 参加讨论

1941年12月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写道:“昨天,1941年12月7 日--这是个令人永远不能忘怀的可耻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突如其来但蓄谋已久的袭击。”①日本的突然袭击,导致了“可耻的”珍珠港“灾难”。
    半个世纪来,不少中外学者力图阐明这样一个问题,即:从美国方面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珍珠港事件?或者这样提出问题:珍珠港“灾难”得以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的确,原因甚多而且很复杂。为深刻地总结出历史教训,本文试图从美国方面探讨珍珠港事件得以发生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请指正。
    一、“经济制裁”
    为了争夺广阔的中国市场,189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在致各列强的备忘录中,首次提出了“对华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角逐的列强,“保证在他们各自的‘势力范围或利益范围’内、……不妨害他国国民的权利均等”。②请注意,此要求是“门户开放”政策的要害,也是认识此政策的关键。这里所谓的“他国”,不是别的,正是美国自己,也就是说,美国有权打入各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或利益范围”。在这些“范围”内,各列强不得紧闭大门,必须“门户开放”,让美国同各列强一样,享有同等的、“机会均等”的权利。迟到的美帝国主义,打着“门户开放”的旗号,挤进了中国市场。这样一来,美国就可凭借其经济优势,打入各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或利益范围”内,并逐步排挤它们,企图最终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这就是当时美国一贯竭力主张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一项不折不扣的帝国主义政策。
    在1904年日俄战争前,美国所主张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主要是针对沙皇俄国;日俄战后,则主要是针对日本,因为日本“已取俄国在满洲南半部的地位而代之”。③这样一来,美日矛盾成了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两国展开了日趋激烈的争夺。争夺的焦点是谁控制中国,在这点上,两者毫无二致。不同的是,美国力图利用经济优势,实现独霸中国的目的;而日本则企图通过武力,征服中国。
    1929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西方带来大动乱,为日本提供了用武力征服中国的良机。1931年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侵占“满洲”。这“干扰”了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对此,国务卿史汀生于1932年1月7日照会日本政府:美国政府“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任何条约或协定”,④此即“史汀生主义”或“不承认主义”,这预示着为了争夺中国,美日矛盾开始激化。1937年7月7日,日本一手挑起了“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对华战争。进入1938年,日本侵占了大半个中国,极大地威胁着美国的在华权益和“门户开放”政策。
    面对日本的威胁,美国政府充分运用了自己的经济实力,执行了一项表面看来十分矛盾然而确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对日经济外交,企图通过经济手段,迫使日本就范。美国政府打着“支援中国抗战”的旗号,贷款给国民党中国;可是与此同时,大批军用物资又源源不断地由美国输往日本。仅据1938年华盛顿中国经济研究协会统计,日本侵华战争最需要的钢铁、铜和金属合金,90%以上来自美国;日本所需的石油和石油制品,几乎全部由美、英石油垄断组织供应。⑤美、英只要控制了石油资源,这就意味着扼住了日本的经济命脉。
    十分明显,美国对日施展经济外交有其深刻的战略考虑。(一)使日军深陷在中国战场而不能自拔,然后迫使它遵守“门户开放”政策,并且不得“干扰”美国的在华权益。为此,美国象征性地“支援”了中国。1938年对国民党中国的贷款为2500万美元;1939年为1280万美元;1940年为2000万美元。⑥(二)诱使日本“北进”。为了反苏、反共,美国战争物资,不断输往日本。日本心领神会,果然于1938年侵犯张鼓峰,1939年攻击诺门坎。把日本的侵略矛头引向“北方”。这样就有利于美国维护“门户开放”政策。(三)迫使日本按美国意志办事。美国的对日经济外交起到了“大棒”和“胡萝卜”的双重作用,至于何时和怎样运用则根据形势的发展而定。
    1938年11月3日,近卫内阁发布“帝国政府声明”,公开宣称,要以“日‘满’华三国合作”为基础,“建设东亚新秩序”,⑦以取代“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旧秩序。美国决心接受挑战。驻日大使格鲁写道:政府“决不让美国的利益,被排挤出中国。”⑧
    为了阻止日本“建设东亚新秩序”的步伐,美国向日本发出警告。1939年7月26日,美国宣称:1911年签订的美日通商航海条约,在1940年1月26日期满后, 美方不再续约。美国的警告表明:它决心继续利用经济手段,施加经济压力,迫使日本就范。与此相呼应,格鲁于1939年10月19日,在东京举行的美、日社交会上,明白无误地告诫日本说:美国舆论对日本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并一致主张对进一步危害美国权利的行为进行经济报复。⑨
    美国宣布废约后不久,苏、德于1939年8月23日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对反共产国际的背叛”,引起日本的不满。为了利用德日之间的不和,在格鲁建议下,罗斯福和赫尔试图用“新的商业协定”以及“承认日本控制‘满洲’和华北的既成事实”,以换取日本“脱离”德国。由于日方坚持要美国承认由其代理人(指汉奸汪精卫--引者)来取代蒋介石统治中国,美、日“协商彻底破裂”。⑩这是一次“慕尼黑阴谋”,是十足的绥靖勾当,虽未实现,今天仍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