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珍珠港灾难,自然也会联想到美国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但实际的情况是:(一)美国“国会议员,包括大多数的孤立派……都强烈反日”。(51)美国孤立派只主张对欧战采取中立政策、不派兵出国作战;至于在亚洲,他们主张对日采取强硬立场。(二)并非孤立主义势力左右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倒是孤立主义者逐渐接受了当局的反法西斯战略。这一战略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以经济、武器装备支援盟国,为此,罗斯福早在1940年12月29日的“炉边谈话”中,就向全世界宣布,美国要“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接着国会又于1941年3月11 日通过了“租借法案”;另一方面,美国对德国实行禁运与封锁并对日本逐步实施经济制裁。“先欧后亚”方针乃美国战略的产物,对轴心国的禁运、封锁与制裁是此战略符合逻辑的政策。很明显,美国这样做至少可以带来如下好处:(1)美国青年不会开往国外反法西斯战场,成为炮灰。正是在此重要问题上,罗斯福说服了众多孤立主义者。(52)(2)可繁荣战争经济,并为战后夺取世界霸权创造条件。(3)深信只要挥舞经济大棒,就可迫使日本就范。(4)有利于美国在全世界树立所谓的民主、自由堡垒的形象。如此明显的好处,自然得到多数美国人其中包括众多孤立主义者的赞同。美国的战略在客观上有利于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当权派将其经济手段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是为了实现下述战略目的,那就是:你出兵,我出钱,在战胜法西斯后,美国得以主宰全世界。这样就出现了美国当权派对其经济实力和对日经济制裁的深深迷信,从而麻痹了自己、导致了珍珠港“灾难”。 一位前英国皇家海军战时谍报员,近期著书,揭露了这样一件事实:早在“灾难”发生前一个月就破译了日本密码得知日本将偷袭珍珠港,但却未通告美国。(53) 50年后的今天,重温珍珠港事件,的确发人深省。对侵略者运用经济制裁,完全必要;但如果迷信经济制裁,这就过分自负,丧失了理性,麻痹了自己,带来了“灾难”。迷信经济制裁是导致珍珠港事件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人们应该记取的历史经验和深刻教训。 注释: ①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国对外关系》)Japan 1931-1941, Volume Ⅱ(Washington: Unite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Qffice,1943),p.793;p.407。 ②③④“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引自《中美关系资料汇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一辑,第78;79;476页。 ⑤李长久等编:《中美关系二百年》,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02页。 ⑥⑦(25)(27)(33)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卷,第123;第2卷,第231;136;253;158-160页。 ⑧Julius W.Pratt、Vincent P.DeSantis、 Joseph M.Siracusa:《A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美国外交政策史》),(N.J.Prentic-Hall, Inc.,1980),Fourth Edition,p.348. ⑨(13)(14)(42)(43)[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上册第343;348;432;403;439-442页。 ⑩Jerald A.Combs:《The History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美国外交政策史》),(New York: Alfred A.Knopf,1986),p.282-283;p.289 (11)(29)Thomas A.Bailey:《A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美国人民外交史》),Tenth Edition,(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1980),p.733; p.734. (12)(20)《世界观代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323;327页。 (15)(21)(37)(47)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卷下部第3分册,第886页;第3卷上部第2分册,第287;904页;第2卷下部第4分册第811页。 (16)(28)(45)(46)(49)(51)[美]威廉·曼彻斯特:《1932-1972年美国实录(光荣与梦想)》,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册第359;367;286;358;359页。 (17)(50) Thomas G.Paterson、J.Garry Clifford、Kenneth J.Hagan:《American Foreign Policy-A History》(《美国对外政策史》),(D.C.Heath and Company,1977),p.384;p.386. (18)[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3卷,第1214页。 (18)(34)(35)《1931-1945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66;373;37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