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教训 综前所述,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在同日本争夺亚、太地区,特别是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经济手段。在美、日争夺中,虽然美国也曾进行过某些绥靖勾当,但从全过程看,它采取了较为强硬的立场。三次“经济制裁”,给日本以沉重打击。毫无疑问,对日本的侵略扩张,及时实施经济制裁是完全必要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问题恰巧在于美国当权派深信经济制裁会迫使日本“屈服”,这样就出现了对经济制裁效果的迷信心理,要害就在于“迷信”二字上。石油禁运后,“罗斯福认可全面禁运的实施,表明他日益相信,只有使用强硬政策才能影响日本”。(42)罗斯福相信,石油禁运这一强硬政策,定能收到奇效,日本至少得作出某种妥协。这就是对经济制裁的深深迷信。 由于迷信经济制裁,罗斯福于1941年11月6 日,打算建议日本休战六个月;11月17日,又想同日本达成为期六个月的临时妥协;11月24日,又将临时妥协改为三个月。(43)这一切表明,罗斯福迷信经济制裁达到何种程度。但事与愿违,来到的不是日本的妥协,而是珍珠港“灾难”。 由于迷信经济制裁,怪事一桩就出现了。早在1941年1月27日,驻日大使格鲁就向国务院报告说:日本计划大规模进攻珍珠港。(44)但美国当权派由于迷信经济制裁,对此置若罔闻。11月17日,格鲁又电告政府:日本可能进行突然袭击。但罗斯福及其主要文武官员都相信:日本急需石油,日军的突然袭击将是南下夺取荷印石油资源,或者“先打菲律宾”,(45)以切断美军对荷印的支援,而不会攻击遥远的夏威夷。迷信经济制裁自然无视格鲁的两次报告,自然使人短见,未从最坏处考虑防务,结果必然导致“灾难”。领导人的短见,自然影响下级。二战后,对美国战前驻夏威夷的陆、海军司令官,进行了调查。两人作证说:他们都未曾料到珍珠港可能遭到袭击。 迷信经济制裁与孤立主义者的“两洋保险论”相结合,这就淡化了国民的国防意识。颇有名气的孤立主义者查尔斯·A·林白早就公开散布:“我们东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这还不够了吗?大洋是个大屏障,连现代飞机也难以飞越。”(46) 迷信经济制裁,自然就忽视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历史的教训是: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偷袭旅顺口,给俄国舰队以沉重打击。现实的经验是:1940年11月11日夜晚,英国空军偷袭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塔兰托海军基地,致使“意大利的战舰有一半至少在六个月内不能恢复战斗力”。(47)若能及时正确地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以史为戒,不迷信经济制裁,珍珠港“灾难”原本可以避免,至少损失将大为减少。 某些美国学者,对导致珍珠港灾难的原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未能从深层次上指出导致“灾难”的主要原因,却提出了某些表面看法或解释。比较流行的表面看法或解释是:“估计不足”、“判断错误”、“过分自负”、“轻敌”、由于“民族沙文主义,从没把日本人放在眼里”、“麻痹”、“美国政府天天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大西洋形势的发展,对太平洋最多不过是偶尔瞟一眼”等等。毫无疑问,这些看法或解释都具有启发性。但都未能深究下去,从而把在表面看法或解释掩盖下的较为深层的结论--迷信经济制裁--展示出来。比如未能追问下去,是什么原因造成“估计不足”、“自负”、“麻痹”……如此等等。如果追问下去,就会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看法或解释。这里,有必要提及极少数美国学者的另一种看法,那就是:珍珠港“灾难”是罗斯福有意引诱日本人率先交难、开第一枪而促成的。绝大多数美国学者都不同意此种观点。一位美国学者反问得好:如果罗斯福真的有意引诱日本人,他满可把过时的、伪装的舰只摆在珍珠港,而不需要付出如此重大的牺牲。(48)更为重要的是,迄今为止,尚无史实足以证明“有意引诱论”的正确性。 另一位美国学者--威廉·曼彻斯特比较深刻地解释了导致珍珠港“灾难”的原因。他写道:“这场袭击(指袭击珍珠港--引者)永远也无法解释清楚,因为它是考虑不周的刺激(准确地说是一系列的刺激)引起的丧失理性的报复”。(49)这里所指的“一系列的刺激”,不是别的,正是对日本的三次“经济制裁”,特别是最后的石油禁运。美国当权派若能“考虑”到石油禁运会引发日本的“报复”,珍珠港灾难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或者损失可大为减少。美国当权派为何未曾“考虑”到石油禁运的“刺激”会引起日方的“报复”?原因在于:“罗斯福政权中的许多人从未想到日本会对美国作战。持强硬路线者如前国务卿史汀生等人,自1940年以来,早就主张对日禁运,并且争辩说,日本人是‘恶名昭著的讹诈者’,你只要态度坚定,他就会退却”。(50)美国当权派既要实施石油禁运,又不相信日本会进行“报复”,这就是“考虑不周”。“考虑不周”仅是美国当权派的思维状态,并非看得见的东西,因此威廉·曼彻斯特正告人们,“这场袭击永远也无法解释清楚”。其实是可以解释清楚的,那就是迷信“经济制裁”,认为日本会在制裁面前妥协、退却、不会对美作战。但事与愿违,日本进行了“丧失理性的报复”。 提及珍珠港“灾难”,自然与美英两国于1941年1月27 日共同制定的“先欧后亚”战略方针息息相关。已如前述,在制定此方针的同时,美国国务院已于同日,即1月27日,得到格鲁报告:日本计划大规模攻击珍珠港。 这里提出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美国当局有何根据,可以无视格鲁报告,断定在美国关注欧战的同时,日本不会对美国挑起战端并袭击珍珠港? 回答是:美国一贯仗恃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对日本经济命脉的控制,因此“许多人从未想到日本会对美国作战”,满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去执行“先欧后亚”方针。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回答。如果认为由于美国执行了“先欧后亚”方针,因而忽视或无力或无暇顾及日本,这样的看法或解释,不符合历史实际。历史业已表明,美国当局历来重视日本,但由于迷信经济制裁,自然就无视格鲁报告,其后果只能是一场“灾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