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李溦,1956年生,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博士研究生;冯海发,1956年生,西北农业大学农村经济所副所长、副教授。 日本的工业化以其独一无二的效益和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跃而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中。理解日本工业化的成功,考察其在工业化各个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农业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工业化第一阶段的农业政策 明治维新至1900年是日本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即初级进口替代阶段。这一阶段农业政策的主题是“农业挤压”。 明治初期的日本,现代科学尚不普及,高度技术很难落实于企业,而且因为资本不足与劳动力过剩,相对来说不利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所以,日本是从生产非耐用消费品的制造业开始其现代经济成长的。 幼小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的起步及发展主要依赖于当时生产能力较强、相对优势最大的农业。一方面其扩展首先取决于农业提供的食物剩余要足够保证不断增加的非农业人口的需要,另一方面其加工所需原料也要直接取自农业剩余,还有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得靠传统农产品及其初级制成品出口,显然,这一时期对农产品的需要是巨大的。保证国内市场充足的农产品供给,以防止城市工人生活成本和企业原料成本的上升以及进口工业资本品和技术所必需的外汇的耗竭,就成了实现工业化起步阶段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因此,这一时期农业政策的重点就集中在如何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增加农业的市场剩余上。获得农业剩余的政策就被叫作“农业挤压政策”。 农业挤压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直接榨取农业剩余产品,二是增加农业生产。属于前一类的有农业税政策、地租政策、工农贸易条件政策;属于后一类的有种籽肥料增产技术的推广和兴修农田水利等。 (一)直接榨取农业剩余的政策 (1)地税政策为了更有效地吸取农产品市场剩余,明治政府于1873-1880年进行了地税改革。德川幕府时期,最初实行的是按产量比例征收的实物税,后来演变为固定数额的实物税,随着土地生产率的提高,实物税与土地收益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明治政府把封建的实物税改变为按地价一定比例征收的现代货币税,在这一税制下,地主和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必须出售其土地产量近1/4才能缴纳新的地租。可见经过地税改革,政府从农业中抽取的收入大大增加了。 (2)地权集中土地税政策不仅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而且促进了土地所有权向地主的集中。由于土地税和固定的货币税,当年景不好或农产品价格过低时,许多小农常常无力缴租,不得不将土地典当,最终因付不起高利贷而失去土地,变成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据统计,地税改革开始时,租佃土地面积不足全部耕地面积的30%,1892年上升至40%,1930年则近于50%。①随着出租土地的增加,地主手中集中了大量的租米,但他们对大米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大部分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从而增加了大米的市场剩余。 (3)不利于农业的工农贸易条件地税改革和土地向地主手中集中,都是促使农产品市场剩余增多的因素。除此而外,明治时期的工农贸易条件是不利于农业的,即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而工业品价格相对较高,这种价格结构使得农民在出售农产品时少得益而在购买工业品时多付出,农业剩余的一大部分由此转移到了工业;这种价格结构保证了基于低工资、低成本的工业资本的形成和扩张。 (二)积极增加农业生产的政策 在直接榨取农业剩余产品的同时,明治政府把推进农业生产作为增加农产品市场剩余更积极、更可靠、更长远的措施,实践证明,这对保障明治时期农产品的供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种籽一肥料增产技术的推广从本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水平出发,明治政府推行了节约土地型的种籽--肥料增产技术战略,选育当地的优良品种,总结、改进、推广老农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增施有机肥和化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但这种比较适当的增产技术的实施是经历了一段曲折的,最初,明治政府试图通过直接引进西方的机械技术来改造本国农业,然而与工业技术直接引进的良好效果恰恰相反,农业机械技术的引进多数都是不成功的。由此明治政府认识到,日本农业的要素丰度和农场规模无法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从德川幕府时代继承下来的相对于人口和劳动力来说极为不利的农业土地资源是推广机械技术难以突破的约束。于是政府吸取了失败的教训,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重新定向于生物型的农业技术发展战略。 (2)兴修农田水利 日本在德川幕府的300年统治时期已经建立了水稻生产的农田水利系统,几乎全部种植水稻的耕地都能得到灌溉,不过灌溉水源尚嫌不足,排水设施仍很缺乏,明治政府在此基础上全面采取行政、财政、金融措施,大兴农田水利建设。1898年,明治政府颁布了“耕地重划法”,按照法律,各地区只要有2/3以上的土地所有者拥有2/3以上的耕地面积,就要被迫加入土地改良计划;给土地改良协会以法人身份,使之可以从水利银行和地区工农银行得到低息贷款;中央和地方都通过农业协会给土地改良计划实施以财政补助。 由于农业基本建设和种籽--肥料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推广,日本在工业化早期,农业生产保持了稳定、高速的增长,这不仅满足了人口增长和劳动力就业转移对粮食的需要,保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而且能够以生丝、粮食等农产品的出口为换取外汇的主要手段,避免了大量进口粮食而导致的外汇的流失,成功地解决了粮食问题对早期工业化发展的制约。可以说,在早期工业化中,日本非常重视农业技术增产是其农业挤压政策得以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