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大战爆发后的中国形势也有利于日本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中国基本上是处于英、俄、美、法、德、日六大强国的联合控制之下。大战的爆发,则使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力量对比和争夺权益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英、俄、法、德等国忙于在欧洲厮杀,无暇东顾,且英日之间有三次同盟,日俄之间有第三次密约,日法之间也签有协定,可以料想三国为保住各自在华的既得权益,并防止日本倒向另一方,均不会过分为难日本;美国虽未立即参战,但其视线也集中于欧洲并忙于军火生意,而且也缺乏足够的实力与日本在华较量。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成了亚洲唯一强大的力量,摆脱了欧美列强的牵制和强大的竞争对手。 当时统治中国的袁世凯政府虽已控制了全国多数省区,但根基并不巩固,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以日本为活动基地,决意倒袁;为解决财政困难而进行的对外借款谈判也由于欧战爆发而无所进展。加之,袁世凯权欲熏心,正酝酿自立为帝。对内既多所顾虑,对外自然无法全力以赴。欧战爆发之初,为逃避日本的侵略,袁政府也试图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一些应变措施:始而宣布局外中立;继而提议限制战区;又曾秘密同德国谈判收回胶澳;后来还与虎谋皮,要求中日共同出兵攻打胶州。但这些势力,由于得不到其它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之下,无不被迫撤回原议。袁世凯的软弱无能进一步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总之,世界大战造成了欧美列强从远东后退,削弱了依靠外国资本和列强在华相互制约而维持其表的袁政权。从而,“欧美列强的牵制、中国的抵抗、日本经济的脆弱性,这些制约日本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都大大缓和了”[⑤⑩]。加上近便的地理条件和相对的军事优势,就“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⑤①]。 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名,拉开了疯狂侵华的帷幕,演出了一幕幕企图攫取山东并进而独霸中国的丑剧。 注释: ①田村幸策:《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参战》,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日本外交史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有斐阁1963年版,第1-2页;《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102页;林明德:《近代中日关系史》,台北三民书局1984年版,第59-60页。 ②、③、⑥详见夏良才:《1911-1914年日英对华政策之比较》,《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1期。 ④、⑤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四卷,中译本,第83-84、86页。 ⑦植田捷雄:《东洋外交史》,下,东京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第423页。 ⑧、②④、②⑧、③⑨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34、40、44-45、77页。 ⑨、①③、①⑥、①⑦、②①、④⑧、④⑨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中译本,上册,第397、393、395、395、350、390、391页。 ⑩、①①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大正3年,第3册,第95、103页。 ①②伊藤正德编:《加藤高明》,下卷,东京1970年版,第78-79页。 ①④、③⑤、③⑥、③⑧、④⑦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上册,原书房1976年版,第380、306、356、373、356页。 ①⑤、④⑥今井清一:《日本近现代史》,第2卷,中译本,第84-85、82页。 ①⑧第三次英日同盟条约全文,见褚德新等编:《中外约章汇要》,黑龙江人民1991年版,第410、411页。 ①⑨爱依杜斯:《日本近代现代简明史》,中译本,第96页。 ②⑩王绳祖等编:《国际关系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272页。 ②②日本外务省监修:《日本外交百年小史》,山田书院1963年版,第75页;池井优:《日本外交史概说》,庆应通信1982年版,第117页。 ②③、②⑥(苏)耶·马·茹科夫主编:《远东国际关系史》,中译本,第245、247页。 ②⑤、⑤⑩北冈伸一:《军部与第一次大战中的对华政策》,《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4辑,第28、206页。 ②⑦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一卷,下,第550页。 ②⑨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50页。 ③⑩、③①(美)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下册,中译本,第547、548页。 ③②转见1914年8月25日《申报》。 ③③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中译本,第3册,第144页。 ③④万峰:《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7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