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西晋职官升迁与资位秩序(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研究》 周文俊 参加讨论

四、结语
    西晋职官制度在甲午制以后,朝廷仍有改革举措。刘颂在元康七年(297年)接替建立甲午制的王戎,掌任吏部,建立九班制。(25)史载刘颂“建九班之制。欲令百官居职希迁。考课能否,明其赏罚。贾郭专朝,仕者欲速,竟不施行”,[21]他早年曾提出建议“官久非难也,连其班级,自非才宜,不得傍转以终其课”。九班制大概是通过“连其班级”,大幅简化了繁复而具体的官资等级,将之定为九班,并取消官僚通过“傍转”以积累仕进资历资格的规定,使百官“居职希迁”,久于其职。九班制是力度相当大的职官制度改革方案,尤其在甲午制大为加深内外职官资位秩序以后,刘颂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希望打破官僚体制中积重难返的资位秩序格局,但这一制度显然与朝廷权贵势族的利益有着严重的冲突,最终根本不能施行。
    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甲午制与九班制的改制重点,正好对应进阶与增位两种升迁秩序。甲午制从进阶秩序着手,将外官资历作为进阶的必要条件,以保证外选的顺利。九班制着重于增位秩序的革除,简化“等级繁多”的官资等级规定,旨在消除通过傍转迁职来增位累资的制度根源。西晋的两次官僚改制尝试,与当时的制度秩序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西晋职官升迁制度的进阶与增位秩序,是解读这一时期官僚制度内在秩序及其发展演变的重要线索。增位秩序与迁职资历、晋升资格相结合,造成官僚群体仕宦热衷于官职迁转与资格积累,等级繁多的官资秩序与之相辅相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魏晋以来官职与官资逐渐合流的趋势。进阶秩序使内官重要职位的资位意义得到深化,它们在职官等级中具有标示官阶的基准作用,由此构成以内资阶序为中心的职官铨叙与升迁等级体系。这一体系超越了职位意义,并有别于官品秩级,是西晋职官资位秩序的基本反映。甲午制与九班制分别循着进阶与增位的方向实施改革,均未获成功,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官僚制度以资位秩序为中心的主流发展方向。
    注释:
    ①阎步克概括魏晋时所言之“资”略有三种:“其一为一般所言之资格、资历;其二为中正之品第;其三谓士人之门阀。”(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53页注释一)张旭华亦解释晋代所言之“资”约有三义:“其一是家世门阀,也称世资或门资;其二是任官资格、资历;其三是中正品第。”(张旭华:《九品中正制略论稿》,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57-159页)本文即探讨资格、资历一类的官资。
    ②此序与《晋书》潘岳本传的仕宦记载基本吻合,序言所记时间自泰始二年(266年)潘岳释褐起算,至赋作写成的元康六年(296年),计30年。
    ③按《文选》李善注解释:“三迁,谓廷尉平,领太傅主簿,及迁博士也”,此说恐有误。潘岳任廷尉平以公事免官,再起为太傅主簿,显然不属于迁职。参考《晋书》岳传载“转怀令”、“迁延尉平”,《闲居赋》云“迁博士”,三处徙官的迁转之义甚为明确。两书互参,可知“三迁”应为怀令、廷尉平、博士。
    ④大迁与小迁是笔者解释潘岳自叙中“进阶”与“迁”的制度意义所使用的概念,以此表示两种升迁形式在级别程度上的区别。潘岳自叙中的“迁”和“进阶”相对,与史书通常使用的迁为某官,辞义稍有不同。潘岳“三迁”均没有出现迁官前遭黜免等状况,以此推断“迁”是同一阶序之内的迁职,是以完成任期为前提条件,否则只能算徙官。
    ⑤由此可以理解热衷仕宦的潘岳为何在自叙中感慨“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因为迁职资历构成了官簿的增位,在西晋职官升迁秩序中,这是获得进阶资格的必要积累。潘岳仕宦频遭免官、除名、不拜职等状况,历职多无法完成任期,他因此难以通过迁职实现官簿上的增位,进而影响仕途晋升。
    ⑥按《通典》引文阙“泰(太)始以前,多以散官补台郎,亦径补黄门中书郎,而今皆数等而后至,众职率亦如此”一句,据《太平御览》卷203引《李重集杂奏议》补。据《三国志·钟会传》注引《王弼传》:“正始中,黄门侍郎累缺。(何)晏……议用(王)弼。时丁谧与晏争衡,致高邑王黎于曹爽,爽用黎。于是以弼补台郎”,说明西晋以前,存在由散官直接补尚书郎,甚至可径补黄门郎的选举秩序。
    ⑦阎步克指出:“官品与朝位是一致的。……魏晋官品与朝位非常相似,朝位的基本运用原则就是以‘居前’和‘居后’定尊卑。而魏晋官品也正是通过‘居前’和‘居后’,来进一步区分同品官职的地位高低的,看上去这很像是对朝位的模拟。”说见《品位与职位》,第265页。
    ⑧《晋书》卷47《傅玄传》:“旧制,司隶于端门外坐,在诸卿上,绝席。其入殿,按本品秩在诸卿下,以次坐,不绝席。”这是官员依据官品等级确定朝班位次的确切证明。
    ⑨中村圭尔根据这条史料,已指出当时内官存在“散官-尚书郎(六品)-黄门侍郎、中书侍郎(五品)”的晋升途径。说见氏著《六朝贵族制研究》,东京:风间书房,1987年,第229页。
    ⑩官品据《通典》所载《晋官品令》。河阳、怀二县均属司州河内郡,二县品秩不明,长安县为雍州京兆郡郡治,应为秩千石的大县,故表内定为六品。太傅主簿官品未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