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化接受视野中的唐宋变革述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教学问题》 牟发松 参加讨论

⑥内藤氏的文化发展、移动观,除了地域上自内(华夏族居住的中原地区)向外(外部种族居住的边陲地区)、由外向内的空间移动外,还包括文化在社会阶层间自上而下的转移。但就其中国历史分期论而言,从上古至第二过渡期的历史分期,显然是根据文化发展、移动来划分的。关于“近世的内涵”的规定,诸如人民地位、官吏录用、经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变化,都涉及文化在阶层间的移动,对于近世时期文化在地域上的移动,则未正面涉及。但内藤氏1909年为讲授“支那近世史”而撰写的备课笔记中曾谈到“与邻国的关系”、“国民自觉意识的唤起”,指出宋朝从以往汉族的大一统“天下”国家沦落为与辽、金、元等夷狄国家对峙、对等甚至相对为弱的“一国”后,出现了以“正统论”为标识的国民自觉意识(见《内藤湖南全集》第10卷卷末湖南哲嗣内藤乾吉氏所撰《后记》,东京:筑摩书房,1969年版,第523-531页。),但在以后公开出版的讨论中国历史分期的论著中,却未曾涉及。后来宫崎市定阐发其师“唐宋变革说”的名作《东洋的近世》中,专辟有一节,对“东洋近世的国民主义”,论证中国近世国民的自觉在与周边民族的对立中勃兴,并涉及文化、民族的地域移动问题,这是对“内藤假说”的系统发挥和重要补充。宫崎文见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02-216页。
    ⑦《中国史通论(上)·中国近世史》第1章“近世史的意义”,第323-334页。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载上揭《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卷。
    ⑧那波利贞:《唐代社会文化史研究》“序说”及第1编“开元末、天宝初之际作为一个时代转变期的考证”。东京:创文社,1974年版,第1-196页。
    ⑨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中国近世史》,第323页。
    ⑩那波利贞:《唐代社会文化史研究》,第7页。
    (11)内藤湖南:《中国史通论》卷首所载谷川道雄所撰《致中国读者》。
    (12)那波氏提出开天之际“转变期”说的《开元末、天宝初之际作为一个时代转变期的考证》一文,系1937年5月提交的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见《唐代社会文化史研究》卷末所附“那波利贞博士著作主要目录”,第687页。
    (13)陈寅恪:《论韩愈》,载氏著《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4)《已畦集》卷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44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81、82页。
    (15)吕著《隋唐五代史》下册第21章第5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第1330页。氏撰《拟中国通史教学大纲》,氏著《吕思勉遗文集(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47页。吕著:《白话本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同氏:《中国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请见二书“目录”。吕氏1952年提出的中国通史分期说,见上揭《吕思勉遗文集(上)》,第525-585页。
    (1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下)》,第2编“中古文化史”第16章“唐宋间社会之变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49页。
    (17)钱穆:《国史大纲》“引论”第2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8)唐长孺先生:《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第3篇“论唐代的变化”、“综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张泽咸:《“唐宋变革论”若干问题的质疑》,《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
    (20)漆侠:《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的阶段问题》,氏著《宋代经济史(上册)》“代绪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版,第1-40页。
    (21)侯外庐:《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发展及其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特征》,氏著《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47页。
    (22)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氏著《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25-344页。参氏著《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第5编《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分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381-421页。
    (23)上引柳立言《何谓“唐宋变革”》强调,要注意京都学派“唐宋变革”命题的原意和特定含义。“变革”是革命性的“根本的改变”,“足以淹设那些连续,把(唐宋)两个朝代分割”,不应将“变革”混淆于一般的“转变”,将“唐宋变革期”混淆于中性的“唐宋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