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杜预.春秋左传集解释[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3]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吕文郁.春秋时代采邑制度的变革[J].学术月刊,1993,(9). [5] 陈恩林.先秦军事制度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6] 金景芳.论宗法制度[A].古史论集[C].济南:齐鲁书社,1981. [7] 谢维扬.周代家庭形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8] 陈恩林,孙晓春.关于周代宗法制度的两个问题[A].逸斋先秦史学术论文集[C].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9] 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10] 赵伯雄.周代国家形态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11] 吕文郁.春秋时代晋国的县制[J].山西师大学报,1992,(4). [12] 杨宽.春秋时代楚国县制的性质问题[J].中国史研究,1981,(4). [13] 周苏平.春秋时期晋国的县制[J].史学月刊,1986,(2). [14]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5] 顾炎武.日知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16] 顾颉刚.春秋时代的县[J].禹贡,第七卷第六、七期合刊,1937. [17] 刘泽华,王连升.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C].北京:三联书店,198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