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也谈沧源岩画的年代和族属(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邱钟仑 参加讨论

关于环首刀图象,“汉唐说”认为这种刀刀形甚长,应是铁刀,在我国西汉开始出现,盛行于东汉魏晋时期,唐以后便为其他形式的铁刀所代替(15)。我们认为,岩画中的环首刀图象,究竟是铜质的还是铁质的,谁也难肯定。因此,用来与环首刀图象对比的考古材料,不能只限于环首长铁刀。根据目前考古材料看,与环首刀图角形状相似的环首刀,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的战国至西汉墓中出土不少。环首刀是战国至东汉时期流行于南方和西南地区的器物。此外,在湖南发现的越器中,属于战国中期或晚期的Ⅳ式钺(据考证,是岭南越人铸造,后流入湖南)的器身主体纹饰中,有腰间佩带环首刀的人像,造型与左江岩画人象佩刀者极相似(16)。
    值得注意的是,岩画中的环首刀和长剑,大都与羊角钮铜钟、扁茎短剑、铜鼓等图象有一定的共存关系(17)。羊角钮铜钟的流行时代,上有战国,下讫西汉中叶(18)。扁茎短剑在广西锅盖岭战国墓(19),云南晋宁石寨山(20)、江川李家山(21)、贵州清镇(22)等地的汉墓中均有出土。这些器物的流行年代,可作为环首刀流行时代的旁证,也是推断左江岩画年代的主要依据。
    关于铜鼓图象,“汉唐说”认为,早期铜鼓在广西发现较少,广西收藏铜鼓大量属于较晚的(主要是D型、E型)铜鼓。岩画中的铜鼓形象很多,它必然是现实生活中大量使用铜鼓以后的事。最近广西发现一件D型鼓(即北流型鼓--笔者注),面部有一个与岩画人像一样的图形,其内又填着岩画所用的红色,“很可能岩画中铜鼓就是对两广特有的这种D型鼓的描绘。由此可以推测,左江流域岩画创作的时代,应与D型鼓流行的年代差不多,而D型鼓一般认为是东汉魏晋以后才兴起的。”(23)
    关于左江岩画的铜图象属于哪一种类型铜鼓,笔者曾写有两篇论文作过探讨(24),认为应是当地著居民骆越人铸造和使用的石寨山型铜鼓。笔者认为居住在左江地区的古代骆越与其南、北两邻的同族人是石寨型鼓的铸造者和使用者之一。骆越人在其居住的左江流域绘制的岩画铜鼓图象应是他们使用石寨山型铜鼓的真实记录。
    广西出土的石寨山型铜鼓,据1988年统计,共有十面(25),1991年贺县龙中村岩洞墓又出土一面(26),合计达十一面之多。我国出土石寨山型铜鼓的省(区)还有云南二十八面,贵州一面,四川一面。(27)。广西出土石寨山型鼓的数量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
    还应指出的是,云南楚雄万家坝、晋宁石寨山、广西西林普驮屯、贵县罗泊湾等战国至西汉墓葬中,早期铜鼓(万家坝型和石寨山型鼓)都与羊角钮铜钟共出(28),这与岩画中铜鼓图象与羊角钮铜钟有一定共存关系是一致的。这表明岩画铜鼓图象只能是早期铜鼓而不可能是D型(北流型)鼓。因为羊角钮铜钟的流行时代上至到战国,下迄西汉中叶,“而D型鼓一般认为是东汉魏晋以后才兴起的。”(29)前者下限是西汉中叶,后者上限为东汉魏晋,两者不论在墓葬中或在岩画上都是不可能共存的。
    石寨山型铜鼓的年代是战国时期至东汉初期(30),它与环首刀流行的时代相一至。这两种器物确实是我们揭开左江岩画制作年代之迷的两把锁匙。关于珙县岩画的年代,“汉唐说”认为,珙县岩画的年代,可据周围的悬棺葬来断定。悬棺内发现明代瓷器,说明是悬棺葬流行的下限。据文献记载,宋元时川南已有悬棺葬俗。悬棺葬开始的年代应较此为早。又认为珙县一带铜鼓多是C型,岩画中很多铜鼓图象,就是对当地铜鼓的描绘,岩画年代可早到C型鼓流行年代,即汉晋时期(31)。但综合对滇、桂、川三地岩画的比较结果看,笔者认为沧源岩画与左江岩画的制作年代大致相当,珙县岩画的年代较晚。
    (二)其次讨论“晚期说”的依据和推论。在岩画附近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遗物,不仅是沧源岩画,在左江岩画附近也有发现。如在珠山岩画点画面北端的珠山洞穴遗址中(32),敢造山岩画点山脚左江岸边的敢造贝丘遗址中(33),在著名的花山岩画下方的花山贝丘遗址中……都出土石器、骨器和陶片,还在珠山洞穴遗址采集到一件铜斧。但是对于这些出土的遗物,经研究,未发现与左江岩画有何直接关系,因而未将它们与岩画联系起来。这说明岩画附近有新石器时代遗存,两者之间有无内在联系,必须经过认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晚期说”所说:“在几处岩画点下部的平台上发现的不是铜器、铁器,均是石器、陶片,总不会都是巧合吧,应该有它们内在的联系。”这句话是与沧源岩画中“没有发现刀剑、铜鼓图象”(34)对应而言的。意思是说因为两者都没有发现铜器,故它们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
    沧源岩画中有没有铜器图象呢?“晚期说”的这位学者说:“岩画中少数人物手持的工具,因图象太小很难分辨其为石器还是铜器。”(35)当然,沧源岩画不象左江岩画图象较大,铜器图象多,容易分辨。但是将难以分辨的岩画图象和与其相似的青铜器物进行认真细致的比较研究,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例如,沧源岩画第十地点2区岩画中一人“身佩长武器”(36)与左江岩画红山夺画点岩画中有鼓下方“腰间佩剑”的人像(37),无论在人物形象和佩剑方式等方面都完全相似。据此,可以肯定沧源岩画中人像身佩的“长武器”应是长剑,而且不可能是石质的,因为在考古学材料和民族志材料中都未发现有腰间佩“石剑”的例证。这种腰佩长剑的人像造型,在前面提到的湖南发现的战国靴形青铜钺中也有发现。这种长剑在考古发现中既有铜的,也有铁的。铜的就是所谓“楚式剑”,在江淮地区楚墓中大量出现,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中也有出土(38),铁剑在两广西汉前期墓中带有出土,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出一件长130.2厘米(39),晋宁石寨山,西汉中期墓出土一件长80厘米,在石寨山12号墓出土的双盖鼓形贮贝器上还可看到舞人佩带这种长剑的塑像,其佩带方法也与岩画所见相同(40)。长剑和环刀首图象共存于左江Ⅰ、Ⅱ、Ⅲ、期岩中(41),它们是断定左江岩画年代十分重要的依据之一。沧源岩画中的长剑图象也同样是断定沧源岩画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