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埃德蒙·伯克书信集》,第6卷,第270页。 〔8〕〔9〕〔10〕〔11〕《埃德蒙·伯克著作集》( The Works of Edmund Burke),第2卷,伦敦1901 年版,第535-536、537、535、540-541页。 〔12〕转引自陆建德:《列炬张乐迎卢梭?》,《读书》1996年第7期,第62页。 〔13〕参见《埃德蒙·伯克书信集》第7卷, 剑桥大学出版社1968年,第346页;奥斯邦:《卢梭和伯克》(A.M.Osborn,Rousseau andBurke,a study of the idea of liberty in eighteenth centurypolitical thought.),牛津大学出版社1940年版,第238-240页。 〔14〕〔15〕〔16〕奥斯邦:《卢梭和伯克》,第10-13,240 -241、243,vii页。 〔17〕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1页。 〔18〕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页。 〔19〕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3页。 〔20〕C.B.麦克弗森:《柏克》, 江原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21〕《埃德蒙·伯克著作集》,第6卷,伦敦1901年版,第184-422页。 〔22〕《法国革命感想录》,第84-85页。 〔23〕〔24〕〔25〕〔27〕卢梭:《社会契约论》,第24-25,35,37、41、39-40、125,120、122、134页。 〔26〕参见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第5-13页。 〔28〕〔29〕参见卢梭:《社会契约论》,第51、76、52、60页。 〔30〕卢梭:《社会契约论》,第54页。 〔31〕〔35〕《法国革命感想录》,第84、53页。 〔32〕《埃德蒙·伯克书信集》第1卷,剑桥大学出版社1958 年版,第250页。 〔33〕〔34〕〔36〕《埃德蒙·伯克的哲学》(ed.L.I.Bredvold& R.G.Ross,The Philosophy of Edmund Burke),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55、49、68页。 〔37〕《埃德蒙·伯克的哲学》,第57-58页;《法国革命感想录》,第109-110页。 〔38〕〔39〕《法国革命感想录》,第82、71页。 〔40〕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21-17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