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理查德·沃林:《毛主义的诱惑--〈来自东方的风〉导论》,梁爽译,《文化与诗学》2011年第2期。 (63)Robin D.G.Kelley and Betsey Esch,“Black Like Mao:Red China and Black Revolution”,p.12. (64)关于美国黑人文化革命的论述参见Akbar Muhammad Ahmed and Max Stanford,“The Roots Of the Pan-African Revolution”,The Black Scholar,Vol.3,No.9(May 1972),p.51和Cynthia Young,“Havana up in Harlem:LeRoi Jones,Harold Cruse and the Making of a Cultural Revolution”,Science & Society,Vol.65,No.1(Spring,2001)等。 (65)Robin D.G.Kelley and Betsey Esch,“Black Like Mao:Red China and Black Revolution”,p.31. (66)Robin D.G.Kelley and Betsey Esch,“Black Like Mao:Red China and Black Revolution”,p.3. (67)《美国黑人的觉醒(四十六)》,《参考消息》1968年7月23日。 (68)Robin D.G.Kelley and Betsey Esch,“Black Like Mao:Red China and Black Revolution”,p.35. (69)如《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世界知识》《北京周报》等中国主流媒体和杂志在这期间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章,除了上面注释中的相关文章外,代表性的报道和文章还有:《不屈的黑人战士--访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人民日报》1963年10月8日,第3版;《全世界人民热烈欢迎毛主席声明》,《人民日报》1963年8月20日,第1版;《毛主席的伟大声明给美国黑人指明斗争方向 美国黑人抗暴怒潮汹涌澎湃滚滚向前》,《人民日报》1968年8月8日,第5版;梅逸,《美国黑人运动在高涨中》,《世界知识》,1964年第12期;李朝增:《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世界知识》,1963年第21期;朱育莲:《备受种族歧视的美国黑人》,《世界知识》1963年第16期等,《参考消息》在1968年连载了以“美国黑人的觉醒”为题的46篇文章。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国对外宣传的英文报纸《北京周报》(Peking Review)也刊载了大量中国政府的声明和报道(见文中有关注释,值得指出的是,《北京周报》的英文编辑是一名美国黑人。她叫维基·加尔文,出生于纽约一个黑人工人阶级家庭,一直积极参加劳工运动。后来她去了加纳,与杜波伊斯交往密切。通过杜波伊斯,加尔文得到了一个为《北京周报》的英文翻译做校对和修改的工作,并且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获得一个教职。她从1964年到1970年一直留在中国,在美国黑人自由斗争、非洲独立运动和中国革命之间搭建了桥梁)。这些形成了批评美国、迫使美国进行民权改革的中国舆论。美国新闻署收集的中国媒体的报道也说明了这一点,如塞尔玛运动后,美国新闻署认为,“最严厉的批评来自中国,来自北京的宣传批评民权法,认为约翰逊呼吁选举权立法的目的是为了麻痹黑人的斗志。社会变革只有通过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才能发生。法律和法院都只是统治阶级压迫美国人民的工具”。见Mary L.Dudziak,Cold War Civil Rights:Race and the Image of American Democracy,p.235。 (70)Robin D.G.Kelley and Betsey Esch,“Black Like Mao:Red China and Black Revolution”,p.13. (71)法农对美国黑人的影响见Richard H.King,Civil Rights and the Idea of Freedo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pp.172-200等。 (72)Robin D.G.Kelleyand Betsey Esch,“Black Like Mao:Red China and Black Revolution”,p.24. (73)如杜波伊斯1959年、1962年两次访华时,对中国满是赞美之词:“我从来没看到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令我如此震撼和感动……从来没看到过像中国这样伟大而光辉的奇迹。”“在那里,他看到了真理和诚实,知识和理性,无私和牺牲,思想开放,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勇气等,所有这些优良品质在无数的中国人的生活中熠熠生辉。”见Andrew G.Paschal,“The Spirit of W.E.B.Du Bois(Concluded)”,The Black Scholar,Vol.2,No.6,pp.40-42。其他后来访华的黑人领导人对中国的印象也大致如此,前文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74)例如在“文化大革命”的介绍方面,威廉忽视了它对中国人民生活的灾难性影响,只是依据中国政府对“文化大革命”的叙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中国形象,缺少对中国政治和社会争论复杂性的认知。见Robeson Taj P.Frazier,Thunder in the East:China,Exiled Crusaders,and the Unevenness of Black Internationalism,pp.945-947。另一个为中国政策辩护的着名美国黑人是杜波伊斯夫人雪莉·格雷厄姆,她经常来中国参观,与中国关系密切,并于1977年病逝于中国。见Gerald Horne,Race woman:The lives of Shirley Graham Du Bois,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2。 (75)熊昭霞:《“文革”中应运而生的法式“毛主义”》,《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7期,第199页。 (76)文安立:《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牛可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16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