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试论汉代的墓祀制度(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 马新 参加讨论

    二、汉代墓祀的风行
    两汉时代,墓祀成为最重要的祭祖方式。如王充《论衡·四讳》所言:“古礼庙祭,今俗墓祀。……墓者,鬼神所在,祭祀之处。”(22)
    西汉开国之后,便将祭祖的地点定在墓侧。自高祖以下诸帝,“各自居陵旁立庙……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23),陵墓祭祀越来越重要。至东汉时期,统治者又将原来在朝廷和宗庙中举行的郡国“上计”礼和诸侯王的“酎祭”礼都移至陵寝中进行,统称为“上陵礼”。如《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
    东都之仪,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会陵。……群臣受赐食毕,郡国上计吏以次前,当神轩占其郡国谷价,民所疾苦,欲神知其动静。……八月饮酎,上陵,礼亦如之。(24)
    这样,汉代的陵寝制度中除了祭祖外又增加了政治内容,其用意不言自明。难怪蔡邕随帝上陵后,“忾然谓同坐曰:‘闻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礼,始谓可损,今见其仪,察其本意。’”又对太傅胡广感叹道:“国家礼有烦而不省者,昔不知先帝用心周密之至于此也。”(25)随着上陵礼的需要,东汉陵园中又增加了寝殿、石殿、虞殿等建筑(26),而且规模不断扩大。
    不独皇家祭祖的情况如此,民间社会也同样盛行墓祭。如《盐铁论·散不足》篇云:“古者不封不树,反虞祭于寝,无坛宇之居,庙堂之位。及其后,则封之,庶人之坟半仞,其高可隐。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中者祠堂屏阁,垣阙罘罳。”(27)《汉书·张良传》云:“及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28)《汉书·朱买臣传》载:“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29)《汉书·张安世传》亦称安世死后,“谥曰敬侯。赐茔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30)。《汉书·朱邑传》载朱邑死后,宣帝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起冢立祠,岁时祭祀”(31)。
    由此看来,在西汉时期墓祀现象已较为风行,上自天子,下至臣民,不分男女老幼,皆可上冢祭祖;祠堂之设也比较普遍,而且是在冢墓之旁。
    除墓前祭祀外,约在西汉后期开始,汉代人还流行墓内设奠祭祀,比较注重墓内的祭祀空间。在地下的埋葬设施内部确立祭祀空间是汉代室墓的一大特点。无论是大型墓葬还是中小型墓葬,都是如此。它同样是汉代墓祀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晓芬在《汉墓的考古学研究》中说:
    在地下的埋葬设施内部确立祭祀空间是促使椁墓向室墓完全转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祭祀空间和埋葬空间的分离和独立,一是玄室顶部的增高和扩大。(32)
    汉代人往往将这种墓内的祭祀空间形象地称之为“食堂”,大概认为这是供死者入土后饮食宴乐之地。如1975年在山东微山县两成山西麓发现的桓孨画像石墓的题记称:
    永和四年四月……桓孨终亡。二弟文山、叔山悲哀,治此食堂,治此食堂,到六年正月廿五日毕成。(33)
    日本学者永田英正编的《汉代石刻集成》也收录了几条有关食堂的题记。如《永元八年食堂题记》云:
    永元七年九月辛卯朔,昌德□于□□君,为石食堂,八年二月十日戊□上成,□□□□直钱十万。……弟兄并立。
    《永建五年食堂画像题记》云:
    
    《文叔阳食堂画像石题记》亦云:
    建康元年八月乙丑朔十九日丁未,寿贵里文叔阳食堂。叔阳故曹史、行亭市掾、乡啬夫、廷掾、功曹、府文学掾,有立子三人,女宁,男弟叔明,女弟思。叔明蚤失春秋。长子道士,直钱万七,故曹史市掾。(34)
    从汉代中小型墓葬来看,他们往往在墓室前堂或棺前设一祭祀空间,或专立一台案,整齐地摆放着一些祭品。祭祀品多以日常生活用品及模仿日常生活所需的器具、建筑设施的造型而制作的明器。例如,洛阳市五女冢M267为西汉末年单玄室型砖室墓,未遭盗掘,随葬品保存完好且几乎都是小型明器。虽然单体玄室内未设独立的祭祀空间,但却在有限的埋葬空间内开辟一祭祀专区,即在木棺前方置一特定的祭祀空间——按一定方式摆设陶案,案上盛放着陶耳杯、陶勺等。陶案一侧还并列排放有陶壶、陶罐,器表上多漆书有“盐”、“肉酱”、“稻”、“麦万石”等。从随葬品器物的配置形式及这些铭记油、盐、酱、稻、麦等储藏内容的陶制明器来看,很可能是为室内展开供献祭祀活动而储备的食品类。(34)又如,1988年济宁发掘的西汉郑敖墓中的一个大陶瓮,上面刻画了45个字,其曰:
    敖强饭,薄薄怒怒。强饭薄薄怒怒。
    郑敖饭常满,此器十升。
    强饭薄怒,必兴仲同食。
    饭常满,作饭宗之。
    饭必任。监器饭之。(36)
    这是类似食堂题记的东西,大意是劝死者郑敖努力吃饭,家人能够满足供应,而且要伴着音乐吃。只有吃好饭,才能保养身体,但要保管好你吃饭的器具。所以,这个陶瓮也是当时人们墓内祭祀所用之物。陕西咸阳市马泉西汉墓也是随葬品保存完好的单玄室型砖室墓,在其棺的前方有一砖造小祭台,祭台上面并排摆设两列供献用的青铜祭祀器具,还有一些陶制日常生活用品如瓮、罐、壶、甑及陶俑、仓、灶、井等明器排列在单体砖室两侧或固定放一角落。这些随葬品显然不是任意放置的,而是按照某种规定、依据一定形式来处理的,尤其是砖造小祭台周围摆设则再现了玄室内为墓主亡灵而设的供献祭祀场景。(37)在河南洛阳烧沟1026号小砖墓内的前堂,设有一漆案,案上放置漆耳杯4个,案前后也各自放一个漆耳杯。案的东、西两侧还分别放着兽骨和鸡骨等。(38)山东淄博金岭镇一号墓的随葬品有一造型独特的陶制小祠堂(39),也是墓内祭祀所用。
    综上所述,无论是墓前祭祀还是墓内祭祀,都是汉代社会风行的墓祀内容,也是那一时代祭祖的主要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