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明末清初输入中国的海洋动物知识(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安徽大学学报》2014年第 邹振环 参加讨论

    二、远洋航海中令人恐惧的鱼类
    鱼作为一种水生的动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人物质生活的来源之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鱼文化也是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鱼文化不仅大量出现在中国的大传统的朝礼国律和皇家建筑,以及宫廷的金银饰件和鱼钥骨器等方面,在小传统的庶民生活中的婚丧习俗、瓷器织绣、砖雕装饰、家具图案、文具玩物、灯盏印染、年画剪纸、歌舞故事、歌谣传说等方面都广泛使用鱼纹。道教的八卦以阴阳鱼为内核,常被赋予驱祟之功。鱼类符号多作为辟邪消灾的守护神和表示阴阳载易、善化长生的吉祥意义,很少将鱼描绘成凶暴的形象(22)。
    而《职方外纪》和《坤舆图说》则不同,“海族”中除了介绍神奇的鱼类,还有不少关于海洋动物令人恐惧形象的描述。如《职方外纪》“海族”称:“有海鱼、海兽大如海岛者,尝有西舶就一海岛缆舟,登岸行游,半晌,又复在岸造作火食,渐次登舟解维,不几里,忽闻海中起大声,回视向所登之岛已没,方知是一鱼背也。”(23)这可能是指“巨海龟”,又称“古巨龟”,是一种体型巨大的古代海生爬行动物,身体全长可达4米,以植物为食。巨海龟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南部,是晚白垩纪美洲最常见的动物,以当时动物的普遍体型来看并不是什么很夸张的动物。其实在工业文明出现之前,仍然有很大的海龟。1492年哥伦布船队抵达古巴附近时,一艘船被大海龟撞击,当时的航海日志记载,那只海龟目测约重一吨。古海龟是慢性子动物,它的大多数食物都漂动在海平面附近。它除了在海床上冬眠外,几乎不需要深潜,多栖息于热带海域的中上层,有时会进入近海和港湾。也有可能是大海牛,一种长达7.9米的巨大海洋哺乳动物,在俄国工作的德国博物学家斯特拉(Georg Wilhelm Steller,1709-1746)将其命名为“斯特拉海牛”(Steller's sea cow)。大海牛以海带等藻类为主食,最大的海牛重达3500公斤,群居海中,在岸边啃食接近海面的大型藻类,似乎不会潜水,在水面上能看到它们的背或半个肚子,退潮时它们会游向海里,涨潮时它们又回到海滩。1741年斯特拉发现后写道:“通常我们和它们如此接近,甚至拿根棍子就可以打到它们……它们一点都不怕人类,当它们想要在水面上休息时,它们会躺在靠近小海湾边的安静海面上,随着浪漂动。”(24)由于大海牛只将部分身躯没入水中,不畏惧人类,加上活动范围接近岸边,行动又慢,从来不叫,因此容易被误以为是小岛。
    《职方外纪》中特别描述了一批远洋航海中对海舶构成危害的鱼类:“海中族类,不可胜穷。自鳞介外,凡陆地之走兽,如虎狼犬豕之属,海中多有相似者。……鱼之族:一名把勒亚,身长数十丈,首有二大孔,喷水上出,势若悬河,每遇海船,则昂首注水舶中,顷刻水满舶沉。遇之者亟以盛酒巨木罂投之,连吞数罂,则俯首而逝。浅处得之,熬油可数千斤。”(25)这一段也见于《坤舆图说》的“异物图说”,同样的文字还收入《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第150卷“异鱼部”。所谓“把勒亚”是鲸鱼拉丁语“Balaena”的音译,它们中的大部分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仅有少数栖息在淡水环境中,体形同鱼类十分相似,均呈流线型,适于游泳,所以俗称为鲸鱼,但这种相似只不过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种趋同现象,鲸是哺乳动物,与鱼类完全不同。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在《动物志》一书中专门讨论过包括鲸类中之相似于海豚者的水生动物的肺呼吸的喷水方式(26)。但很长时期里人们对鲸鱼的外形认知大多是不准确的,如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大詹恩·萨德勒(Jan Sadeler the Elder,1550-1600)仿德克·巴伦德兹(Dick Barendsz,1534-1592)的作品《约拿与鲸鱼》中,鲸鱼的外形并不写真,可见当时画家都未曾见过真实的鲸鱼。直至1598至1602年间,荷兰版画记录中才有见过鲸鱼尸体被冲上沙滩的事件(27)。但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和《坤舆全图》中却有若干比较接近真实的鲸鱼绘像。
    另外还有两种所谓“海魔”:“有兽,形体稍方,其骨软脆,有翼能鼓大风,以覆海舟,其形亦大如岛。又有一兽,二手二足。气力猛甚,遇海舶辄颠倒播弄之,多遭没溺,西舶称为海魔,恶之甚也。”(28)在这里,艾儒略说了两种大鱼,可能都是指不同类型的大章鱼。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Octopoda),因有八个腕足,又名“八爪鱼”(英文名Octopus)。八腕目为头足类软体动物的通称,但严格意义上仅指章鱼属(Octopus)动物,最大的可长达5.4米,腕展可达9米,“其骨软脆,有翼能鼓大风,以覆海舟”中的“翼”可能是指章鱼的腕。章鱼的身子是环绕着头部与头长成一体的,因此有“形大如岛”之感。章鱼从头部伸出有肉质吸盘的腕,很像人的“二手二足”。章鱼的腕力很大,所以有“气力猛甚,遇海舶辄颠倒播弄之”的说法。《职方外纪》“海族”中另外所记一种名为“薄里波”:“其色能随物而变,如附土则如土色,附石则如石色。”(29)章鱼将水吸入外套膜,呼吸后将水通过短漏斗状的体管排出体外。大部分章鱼用吸盘沿海底爬行,受惊时会从体管喷出水流,从而迅速向反方向移动。遇到危险时会喷出墨汁似的物质作为烟幕,有些种类产生的物质可麻痹进攻者的感觉器官。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中智力最高者,又具有高度发达的含色素的细胞,故能极迅速地改变体色。亚里士多德《动物志》中也说过:“章鱼在捉取游鱼时,自身颜色变得像所在的石块颜色一样;遇到任何危险,它也立即改变颜色。有些人说乌贼也会弄同样的狡狯;他们说乌贼能使自己颜色变得与所在场合的颜色一模一样。其他鱼类能变色如章鱼者惟有角鲛。”(30)
    《职方外纪》还描述有一种“剑鱼”:“其嘴长丈许,有龉刻如锯,猛而多力,能与把勒亚鱼战,海水皆红,此鱼辄胜,以嘴触船则破,海舶甚畏之。”(31)《坤舆图说》文字记载与之几乎相同,同样的文字还收入《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第150卷“异鱼部”。剑鱼(Xiphias gladius; Swordfish),又称“剑旗鱼”“旗鱼舅”,箭状长吻是其攻击和捕食的主要武器,因此亦称“箭鱼”,是一种大型掠食性鱼类。剑鱼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温带海域,全长可超过5米,体重可达675公斤。特征是长而尖的吻部,占全身长的约三分之一。虽然体型庞大,但其游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是海中游速最高的鱼类之一。它飞出海面时爆发力极强,经常冲出海面以剑状上颌攻击大型鲸类和鱼类,英国的军舰曾经被剑鱼击沉,英国自然博物馆中还保存着被剑鱼击穿的半米厚的甲板(32)。
    《职方外纪》“海族”和《坤舆图说》“异物图说”中关于鲸鱼袭击海舶的文字,都表明地理大发现时代已经跨越了近海航行,而显现出远洋航海过程中所遇到的深海鱼类。以上关于狗鱼、“把勒亚”鱼、剑鱼的三段画面都有血腥的描述,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海洋中所潜藏的威力和远洋航海中遇到的危险。可见当时关于鲸鱼的记述中,有不少海上船舶遭到鲸鱼袭击的例子,也叙述了船员如何对付这种深海鱼类袭击的方法,留下了大航海时代文献的特征。同时,记述中也通过危险境域下船员能感受到上帝的力量,来宣扬天主无所不在的伟力。如《职方外纪》就记述过一种无名鱼类:“一鱼甚大,且有力,海舶尝遇之,其鱼竟以头尾抱船两头。舟人欲击之,恐一动则舟必覆,惟跪祈天主,须臾解去。”(33)此段文字为《坤舆图说》“异物图说”所无。这段叙述强调了“惟跪祈天主,须臾解去”,主要目的恐怕是利用远洋航海中袭击船舶的令人恐惧的鱼类来阐明天主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