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案研究与微观研究 以往历史研究也有对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人物的研究,但这并非社会史意义上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的概念来自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指对某一特定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过程,以求发现其社会普遍性意义。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也与此相近,即以一个较小规模的社会群体作为研究单元进行全面、细致的微观研究,如某个族群、村落、群体,乃至某个家族、家庭或个人,对其作具体、微观而全面的深入观察与研究,以求细致而全面地考察其内部结构与内在机理,从中发现其特殊性与普遍性。实际上,“个案研究”已广泛运用于其他许多学科领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又有各自的特点。 社会史在1980年代初兴时期,研究者较多关注一些宏观问题,除社会史理论方法之外,还有如社会性质、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等一般性问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社会史研究的对象开始具体化、分解化,研究者开始关注具体的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因而需要进行具体、细致的观察与剖析,通过大量具体而微的研究,以了解构成社会整体的各个部分的内部结构与机理,在此之上才有可能对社会整体进行概括。如对乡村结构、宗族关系等的研究,首先需要对一些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村庄、宗族个案进行剖析,在大量个案研究的基础,才有可能对宏观的乡村结构得出切实的判断。因此,在1990年代以后,社会史研究从笼统走向深入,从宏观渐入微观,研究者关注的重心也开始从宏观建构向微观研究转向,表现为研究论题由宏大叙事转向个案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运用“个案研究”法,选取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考察与剖析,以求探索其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特点。1990年代后兴起至今愈益兴旺的城市史和区域史研究,就是社会史研究个案化、具体化、精细化的例证。具体个案研究需要微观而深入地考察、描述,或称之为“深描”。19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个案研究”取代“宏大叙事”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流。研究者往往选择一些个案作为研究论题,如对某一个城市、区域、乡村、群体、团体、宗族、家族、个人的个案研究。进入本世纪以来,个案研究已经成为近代社会史领域一个相当普遍、甚至是主流的研究方法了。这种个案研究法的盛行,促使近代社会史研究更加深入、丰富、具体化,回归本土,切近民间原生态。但这种方法的运用,又往往出现过于偏重微观记述,而缺少宏观联系;偏于个案的特殊性,而缺少特殊性与普遍性联系,因而价值减弱的缺陷,即所谓“碎片化”的弊病。对此近年不少学者进行反省,如最近的一次集中讨论是《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5期开辟的专栏“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碎片化’问题笔谈”,其中有数篇文章出自近代社会史研究者,他们对社会史研究中‘碎片化’问题进行分析,提倡应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