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漫长的文明史,并为此而自豪。进入近代以后,却屡遭屈辱。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是其中登峰造极的事件之一,中国人有理由牢记历史。“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权就没有人权”等等,本身就是“从中国发现历史”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可以说,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抽象为民族共同记忆,化为促进中国国家整合的社会资源,对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悲情,是记忆那段历史自会产生的难抑的人之常情。然而,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构建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却不是为了煽起悲情。 放下武器,也会被杀戮,南京大屠杀激励了当时的国人韧强抵抗到底。《大公报》曾就南京大屠杀发表社评痛切指出:“它普遍的告诉中国人,国万万不可亡,亡了国便休想做人!他告诉中国战士,抗战杀敌是卫国保种的唯一手段。假使我们拿着武器向后退,失土中的男女老幼同胞的命运便绝对绝对的漆黑了!”[30]事实上,当时的西方观察者同样从南京大屠杀中看到中国必将持久抗战的原因和机制。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提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道义上的好处。中国觉醒了。日军使埋藏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之前没有发觉的爱国主义萌芽了。”[31]他颇有远见地提出:“中国的未来将表明中国是否从这场‘炮火的洗礼’中找到了通往民族最后复兴的力量。这取决于年轻的一代人能否用道义上的国家感情来克服个人的利己主义。”[31] 中国的战斗,不仅为了自己的未来,对于日本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皮特·尼尔森说:“上月中旬的南京占领前后,军国法西斯、日本皇军的屠杀和野蛮行径等大规模杀戮,在亚洲历史上曾经记载的有计划的屠杀和掠夺事件中,都可以说是最残忍的罪行。”[1]180“中国同日本军国法西斯英勇作战,不仅是为了赢得中国的独立和自由,而且也帮助了为自由和民主日本战斗的日本人民。”[1]182-183南京大屠杀之后的历史表明,日本之所以能在战败后摆脱军国主义的控制,走上和平的道路。其前提,正是中国军民和世界人民一起,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进行了不妥协的抗争,并通过澄清历史,确立是非。 从南京大屠杀这样反人类的惨剧中吸取教训,不仅对中日两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它同样也提示所有曾遭受军国主义日本侵略的国家,必须防微杜渐。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所以迅速崩溃,列强对纳粹德国、军国日本一再破坏和平的行为持姑息、绥靖态度是重要原因。费吴生曾就南京大屠杀评论道:“日本军队现在已变成一支残暴的、破坏性的力量。它不仅威胁着东方,而且将来某一天终究会威胁到西方。”⑥此后的历史证明了他的远见。“没有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此话也同样适用于全世界所有珍惜和平的人们。 注释: ①这是1937年12月25日事件,但拉贝归入12月24日日记。参见《拉贝日记》第231~232页。 ②另有白俄波德希沃洛夫、齐阿尔也参与西方人士工作。参见拉贝1937年12月21日日记,《拉贝日记》第195页。 ③梅汝璈:《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第16-36页;载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7册,杨夏鸣编:《东京审判》,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622页。梅汝璈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11名法官之一。 ④当时法庭采信第三方证据有美国外交文件、德国外交文件、南京国际安全区档案、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拉贝信函、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信函、南京国际安全区官员麦卡伦日记等等。 ⑤根据各种调查,南京大屠杀是中日关系中显性度、知名度最高的事件。 ⑥《读者文摘记录日军暴行》,参见张生编:《外国媒体报道与德国使馆报告》第202页。原文称作者系“基督教男青年会一名职员”,考当时参加南京国际救援工作的基督教青年会关方人员仅该会秘书费吴生一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