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从拉丁语研究的角度来看,“概念史的发展过程”这一表述本身就可以作为研究对象:“概念”来自拉丁语conceptus,“发展”来自拉丁语progressus,而“过程”来自拉丁语processus。那么,究竟是哪一位中国作者,或国外“汉语作者”第一次在拉丁语的意义上使用“概念”、“发展”和“过程”? 现代汉语很多词是在1583年利玛窦来华至1800年之间产生、定型的,比如“人类”、“选择”、“行为”等词在利类思(Ludovico Buglio,1606—1682)的《超性学要》中出现,而这部巨著是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译本(参见拙著《汉语神学术语辞典》,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现代汉语中还有很多词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发明的。 要研究1600—1900年的现代汉语形成过程,必须研究在这一时间阶段中出版的双语词典或没有出版的手稿。这样的词典和手稿大约有200部,比如万济国(Francisco Varo)于1679年(康熙年间)编写的西班牙语《汉语词典》,其中翻译了很多来自西方的概念(参见杨慧玲《19世纪汉英词典传统》,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其中罗列62部1600—1800年间编写的双语词典)。当然还有葡萄牙学者江沙维(Joachim Goncalvez)1813—1841年在澳门编写的三部拉丁语汉语词典。 期待更多同时掌握拉丁语、西班牙语、法语、英语的中国学者从事概念史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雷立柏(Leopold Leeb)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君荣/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