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家遗址的贡献 接下去,文章开始推测这一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非常幸运,滑坡坝下游的官亭镇上,有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喇家遗址——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这处大型聚落遗址于1999年开始发掘,2002年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现在已经建有遗址博物馆。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处突发灾难性事件遗址,通俗地讲,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掩埋了一个古代村落,使聚落中的古人遗骸和屋内陈设保持了灾难瞬间的情景。所以也被称作“东方的庞贝”。 导致喇家遗址掩埋的自然原因在发掘之初已被考古工作者揭示:房屋倒塌及开裂迹象表明,是一场地震导致了喇家聚落的崩塌。同时,在喇家遗址地震裂痕的上方,完全覆盖着和整个官亭盆地一样的洪水沉淀物。《洪水》一文很有创见地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毁灭了喇家聚落,并造成积石峡上游滑坡坝的,很可能是同一场地震,因为遗址倒塌的残骸就位于堰塞湖溃坝后形成的洪水沉淀物上。” 这项发现使地震及堰塞湖形成的时间判定变得异常简单。吴庆龙的合作者从沉淀物下方和上方分别提取了碳屑样品,用碳14加速器质谱法(AMS)测定,认为这场洪水的发生时间在公元前2129至1770年之间。同时,他们还通过对这场地震中丧生的、遗址中的3名6岁至13岁儿童遗骸的骨骼样品进行碳14测定,将洪水确定在大约公元前1920 年。 有关地震及溃坝洪水的时间同样没有问题,因为,从方法到结论,这都与当时考古工作者对遗址的定年保持一致。考古研究对喇家文化的断代早有结论,认为其属于发源于甘青交界处洮河流域的齐家文化(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中晚期。 到此,这项有关地震和洪水的研究都没有超出《洪水》作者可控的范围,并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作出一些推进工作。比如,创建性地指出了喇家聚落和积石峡堰塞湖的形成,是同一场地震的结果。并导致了数月后,倒塌的聚落上方被高达数米的洪水沉淀物覆盖,使遗址内部保持了较为理想的埋藏环境,能让今天的考古工作重现聚落当年的场景。 说句题外话,喇家遗址最著名的一项考古发掘,是出土了一碗4000多年前的、迄今最早的“(小米)面条遗存”,将人类制作面条的历史大大提前。可以说,要是没有后来这场铺天盖地的洪水,也不会使这碗地震时恰好反扣过来的面条,能被泥沙完美覆盖碗沿,形成密封环境,保留数千年之久。 (责任编辑:admin) |